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传承国学文化,解锁振兴活力

商丘师范学院 聂梦影
2024-09-17 16:52 阅读 2.0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旅游政策,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2024年6月21日,商丘师范学院“品鉴乡情,传学溯情”赴商丘市虞城县李老家乡刘庄村乡村振兴促进团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李老家乡刘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

初识刘庄:古韵悠悠,乡情浓浓

刘庄村,一个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古老村落,坐落在虞城县的怀抱中,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静地诉说着过往与未来。踏入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青砖灰瓦,以及村头那棵见证了无数风霜雨雪的老槐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偶尔传来的鸡鸣犬吠,让人瞬间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和谐。在2020年成功申报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内国学氛围浓郁,随处可见其国学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定期开展国学相关演出,并且在市县宣传部门协调下与商丘师范学院达成结对帮扶,目前已成为“商丘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刘庄村道德讲堂”等。

深入交流:村委座谈,共谋发展

抵达刘庄村后,促进团一行首先与当地村委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温馨。村委书记详细介绍了刘庄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他提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刘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生活水平上有了显著提升,但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摆在全村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促进团成员们认真聆听,积极发言,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为刘庄村的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国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通过挖掘和传承国学文化,不仅能够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还能吸引外界关注,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图为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促进团进行实地探访。孟春莹 供图

实地探访:文化浸润,环境宜人

座谈结束后,促进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刘庄村进行实地探访。他们漫步在村间小道上,感受着那份独有的宁静与古朴。走进村中的国学讲堂,只见书声琅琅,一群孩子正跟着老师学习《论语》、《诗经》等经典国学著作。讲堂内,墙上挂着孔子像,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此外,促进团还参观了村中的古戏台、祠堂等文化遗址,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令人惊喜的是,刘庄村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前期资料搜集工作中,就曾听闻该村庄规划有各种水果采摘园和农耕文化园,因此促进团成员特地到实地进行了体验和感受,了解和学习了当地的农耕文化。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一块块整齐的菜园,不仅展示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也让人深刻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促进团成员还重点参观了虞城县议创家庭农场,了解了位于刘庄村的商丘市最大的宠物贸易市场,从中感受到刘庄村产业基础的强大和涉及范围之广,同时也可以看出县旅游部门对该村庄进行的详细的旅游规划。由此可知,积极发展旅游规划策略、宣传和传承国学文化,更有利于赋能乡村振兴,为解锁乡村振兴活力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图为促进团参观虞城县议创家庭农场。孙中玉 供图

展望未来:文化传承,振兴有方

经过一天的调研,促进团成员们对刘庄村的国学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之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要解锁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就必须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入挖掘国学资源:组织专家学者对刘庄村的国学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和研究,挖掘其独特价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2.加强文化教育:在村中设立国学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国学讲座、书法绘画、诗词朗诵等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融合产业发展:依托国学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4.改善人居环境: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为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随着夕阳西下,促进团一行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刘庄村。但这次“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所留下的思考与启示,却如同种子般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传承国学文化,解锁乡村振兴新活力,这不仅是对刘庄村未来的美好期许,更是对所有乡村共同发展的殷切呼唤。期望大家携手并进,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作者 聂梦影)

+ 投诉举报
942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