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农村、了解国情、增长见识,吉利学院“早晚见一面”暑期三下乡中华文化传承团队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挂面(本名:高架面)展开了深入调研实践活动。
一、石桥挂面——非遗传承
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挂面吉利学院“早晚见一面”暑期三下乡中华文化传承团队于8月24日前往石桥古镇。
石桥古镇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是“川中四大名镇”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石桥古镇不仅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如老城墙、老寺庙、老会馆、老祠堂等,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石桥古镇的辉煌历史,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古代文化韵味的好去处。此外,以“石桥高架挂面”传统复杂制作工艺闻名。据了解,简阳石桥挂面(高架面)创始于宋代,盛行于元代,延续至今有九百多年历史;有条细如丝、外圆中空,色白味美、煮不浑汤、隔夜回锅仍如鲜面的特点。2023年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顺利开幕。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900多个非遗项目,作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桥挂面(本名:高架面)也收录其中。这种跨越时空的传承,不仅让现代人有机会品尝到古人的智慧之果,更让石桥挂面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同时,非遗文化传承人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将现代科技与管理理念融入传统技艺之中,使石桥挂面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这种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让石桥挂面的文化价值更加丰富多彩。传承人在制作古法高架面来源王禾
这种挂面以其细如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风味独特而著称,历史上曾是朝廷的贡品,现代也曾作为人民大会堂的馈赠礼品,其声誉之隆,可见一斑。石桥挂面的制作技艺极为考究,从选料到制作,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古法。原料精选本地优质小麦,经过小磨研推出最优的“头道面粉”,再以井水调和、豆粉扑粉、盐油调味。制作过程中,和面、醒面、开大条、盘中条、搓小条、扑粉、上面筷、上面架、自然晾晒、切面扎把等二十多道工序环环相扣,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做面师傅凭借娴熟的经验和严谨的态度进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石桥挂面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这使得面条更加柔和,也更利于人体吸收,对健康大有裨益。而挂面是否中空,则是面团发酵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志。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不仅赋予了石桥挂面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更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制作的一项“绝活”。
如今,石桥挂面已经成为石桥古镇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桥挂面制作技艺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更多的光彩。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早晚见一面”中华文化传承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详细了解石桥挂面的特点,积极参与石桥挂面的原料种植、制作及成品宣传过程。通过以现场采访与视频拍摄的方式,运用文章推广与视频宣传的形式,清晰明了地向更多人详细介绍石桥挂面的制作方法、食用口感与产品背后的故事,为观众与读者呈现了更清晰、更真实的视觉效果。
小米基地种植的小米来源王禾
二、非遗文化,实地体验
为进一步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态链的理解,8月26日,吉利学院“早晚见一面”暑假三下乡中华文化传承团队在张浩然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非遗石桥挂面相关的小米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
小米基地位于石桥古镇周边,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优质小米的理想产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高架挂面传承人李忠兵的悉心讲解下,中华文化传承团队详细了解了小米的种植历史、生长周期、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此外,“早晚见一面”中华文化传承团队还参观了位于基地附近的三岔湖。三岔湖的湖水清澈甘甜,为小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中华文化传承团队了解到,正是这片美丽的湖泊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小米,使得它们品质上乘,成为石桥挂面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
李忠兵,这位在粮农类食品行业深耕二十余年的企业家,正是石桥挂面传承的重要人物。李忠兵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匠心与传承的赞歌。他自幼家境贫寒,但凭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毅然投身于石桥挂面的传承事业中。面对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李忠兵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坚守传统工艺,致力于将石桥挂面的独特魅力发扬光大。他亲自拜入石桥挂面制作技艺传承人门下,苦心学技,同时还召集老一辈的做面大师们,共同为石桥挂面的传承贡献力量。在李忠兵的坚守与努力下,石桥挂面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赞誉,还成功走进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牛宾馆荷兮餐厅等国际化场合,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这一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他的努力不仅为石桥挂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树立了典范。
传承人李忠兵先生与助手在小米地中交谈来源王禾
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8月27日,“早晚见一面”中华文化传承团队在石桥古镇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美食品鉴会。此次活动以“品味非遗,传承文化”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参与。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非遗石桥挂面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石桥挂面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赢得了在场人员的一致好评。中华文化传承团队队员们通过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和品尝成品,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此外,活动现场还准备了地道的石桥羊肉汤和杨氏月饼供活动人员品尝。
为进一步挖掘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早晚见一面”中华文化传承团队于8月28日在王婷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简阳市石桥镇高架桥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高架面非遗传承记录片”拍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现非遗石桥高架挂面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简阳市石桥镇高架桥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当地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专注于非遗石桥挂面的生产与销售。该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确保每一根挂面都能传承百年老店的风味与品质。在拍摄现场,中华文化传承团队深入生产一线,近距离观察了非遗石桥挂面的整个制作过程。从原料的挑选、和面、醒面、切条、晾晒到最后的包装入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人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他们还采访了公司内的非遗传承人,聆听了他们关于挂面制作技艺的传承故事和心得体会。
三、圆满落幕,收获满满
活动结束后,中华文化传承团队队员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为石桥挂面的宣传和推广出谋划策。他们通过制作推文、拍摄宣传视频等方式,将石桥挂面的故事和制作工艺生动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此次大学生三下乡中华文化传承活动不仅为非遗石桥挂面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现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担当。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挂面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团队成员合照来源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