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红白喜事新风尚,见证文明实践力量
--星火凝聚,与爱“童”行社会实践队
7月16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凝聚,与爱‘童’行”暑期实践团队深入干洲镇张家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访活动。
队员们紧随村干部的脚步,踏入村民家中,围坐在村民身旁,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他们耐心询问村民关于当地婚嫁、酒席等风俗习惯的现状与变迁。据村民描述,传统的酒席通常在自家或村内祠堂举办,规模宏大,会在镇上摆设数十桌宴席,场面蔚为壮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祠堂作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在举办酒席时祠堂两层常常被摆得满满当当,成为了承载乡村记忆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图 1为实践队与老人交流 实践队队员黄湘摄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际关系的网络日益复杂,酒席这一传统习俗也逐渐被赋予了新的社会意义。村民们反映,近年来,酒席不仅仅是庆祝的场合,更成为了衡量个人面子与社交关系广度的一个重要标尺。这一变化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如铺张浪费之风日盛,部分家庭为了维护或展示自身的社会地位,不惜重金操办酒席,背离了传统习俗的初衷,给家庭经济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队员还采访了多位村民,深入了解了他们对彩礼以及摆酒席问题的看法。一位家中有两个儿子的村民感慨地说:“大儿子十几年前结婚时,彩礼只要8万,而前几个月小儿子结婚,彩礼已经涨到了18.8万。”并且村民表示,当地大多数彩礼在28.8万到38.8万,同时男方家庭还需要提供“五金”。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彩礼金额的快速增长,也折射出村民间攀比心理的加剧。然而,也有家庭知识底蕴丰厚的村民表示,彩礼本应是婚嫁习俗中的一部分,象征着祝福与尊重,但过分攀比只会造成铺张浪费,违背了婚嫁习俗的初衷。
图 2实践队走访调查移风易俗改善情况 实践队队员曾学琳摄
针对这一现象,干洲镇政府积极响应,结合“三比三争”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推动各村(社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集并吸纳村民的意见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各村(社区)创新性地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村一公约”,旨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嫁观念,减轻经济负担,促进乡风文明。
此次走访活动让实践队队员深刻认识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看到,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张家村正逐步走出攀比与浪费的误区,向着更加文明、理性的婚嫁风尚迈进。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政府工作对村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洲镇乃至更广泛的地区将呈现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风貌。
(文/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