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星期日,烟台大学药学院“守艺匠心”实践队队员们秉持“传承非遗匠心志,弘扬古韵技艺魂”的理念,怀着对非遗文化的热忱与敬意,探寻到济南面塑工作室,拜访骆遂、李莹两位老师。
济南面塑,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至今己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于2006年申报非遗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守艺匠心”实践队队员们此次访问的骆遂老师是济南面塑传承人代表,也是济南面塑协会会长,李莹老师是骆遂老师同一师门的师妹。
图为济南面塑工作室旗
面塑工作室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浓厚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新奇的是,老师们的面塑作品除了传统神话、英雄人物形象外,还有现代优秀人物形象以及二次元动漫、卡通形象。老师们在面塑作品的类别方面融入许多新元素的特点,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对济南面塑产生兴趣,让济南面塑的传播得越来越远。
图为面塑工作室里的操作台
在与两位老师的交谈中,“守艺匠心”实践队队员们得知了他们的传承故事,了解了济南面塑手艺需要手艺人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耐心,在塑形的过程中需要手艺人在保证主体结构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细节,以满足形象的还原性。队员们也深刻领悟到,济南面塑不仅仅是一门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济南这座城市的岁月记忆,诉说着济南人民的生活故事和民俗风情,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美的不懈追求。
图为李莹老师指导“守艺匠心”实践队的队员制作面塑作品
“守艺匠心”实践队队员们为体现烟台大学药学院的专业特色,与两位老师沟通,结合时间幅度问题,决定用轻粘土代替面粉制作人参面塑作品,全过程主要由李莹老师悉心指导。经过四十多分钟的实操学习,实践队队员们与李莹老师制作了三个惟妙惟肖的人参面塑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对揉搓、拼接、雕刻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对济南面塑的学习实现了从网络认知迈向实践操作的跨越。
图为李莹老师与两位“守艺匠心”队员的人参作品
骆遂、李莹两位老师向“守艺匠心”实践队队员们感慨,近几年政府部门对非遗手艺行业重视程度上升,他们得以开展工作室内容,走进校园,面向社会宣传、传授面塑文化和技艺,面塑被百姓认可,受时代追求,他们深感欣慰。
当今中国对非遗文化的帮扶越来越受国民支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各个政策实施上得以体现,济南面塑的推广就是其中的典例。烟台大学药学院“守艺匠心”实践队队员们会一直在探寻非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人走进济南面塑,走向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