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通心桥,助农前行:我的塔里木大学农学院2024年暑期推普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感悟
随着2024年暑期的脚步悄然临近,我有幸成为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暑期推普专项——“普”惠民生·话振兴团队的一员,踏上了一段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意义的旅程。这次实践,不仅让我对普通话的推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见证了语言的力量与文化的交融。
初抵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那片被阳光亲吻过的金色麦田,以及村民们淳朴而热情的笑容。然而,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普通话在当地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这不仅限制了村民们与外界的交流,也无形中阻碍了信息的流通与文化的传播。于是,我们团队带着使命与责任,踏上了推广普通话的征途。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发放普通话宣传手册。这些手册设计精美,内容实用,涵盖了普通话的基础知识、日常用语以及学习技巧。我们穿梭在村间小道,将手册递到每一位村民手中,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也看到了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
为了让普通话的推广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创新了宣传模式,将普通话学习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了解到,农业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生计来源,于是我们尝试将普通话教学融入农业知识普及中。通过举办“普通话+农业”知识讲座、播放结合农业实践的普通话教学视频等方式,让村民们在学习农业技术的同时,也能自然而然地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和表达。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的学习兴趣,也让普通话的推广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我们还特别关注到了社会群体及小朋友们这一特殊受众。对于社会群体,我们协助当地政府进行了一些土地承包合同的整理工作,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实践中向村民们展示普通话的规范使用。而对于小朋友们,我们则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普通话学习活动,如朗诵比赛、故事分享会等,旨在从小培养他们对普通话的兴趣和热爱。看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读着课文,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我深感欣慰与自豪。
回顾这段实践经历,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更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不仅仅是普通话的推广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知识的传递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共同为构建更加和谐、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团队:塔里木大学"普 "惠民生·话振兴团队
摄影:王淼
文稿:周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