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阳光,炎热中透着一种明媚,酷暑中透着一种灿烂,我饱含仲夏般的热情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旅途——“三下乡”支教活动,此次支教的目的地是黄冈市浠水县第七实验小学方铺校区。作为“三下乡”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青力”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我将在这里度过为期15天的时间。在此之前,我便一直向往着支教,如今心愿终于得以实现,我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踏入小学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简陋的操场,没有人造草坪似的足球场,也没有橡胶跑道,我注视着仅用水泥铺成的操场,倍感责任重大,心中五味杂陈。不过,这所小学的布局格外有趣,是顺着阶梯层层向上,走过操场便是宿舍,再拾阶而行就可以看到教学楼。整整两段长阶梯,我每向上一步,似乎都象征着我此次支教的责任与意义。曾经,我也是一名懵懵懂懂的小学生,顺着知识的阶梯逐步向上,最终成长为大学生,如今又以教师的身份重返启蒙之地,传递知识的火种,培育新一代的少年。回望过去,这一段因教育的馈赠而形成的生命轨迹重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并坚定了我此行的信念,以己为砖石,承载起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
第一天的时间较为仓促,我匆匆收拾完行李便走进分配好的班级,组织孩子们打扫卫生。初见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好奇与生涩的脸庞仿佛初绽的花朵,未经雕琢,深深打动了我。我站在他们面前,心中既激动又忐忑。当我抬头看到教室墙壁上贴着“四有”好老师标语的那一刻,我明确意识到,我将从大学生转变为他们的老师,他们会成我的首批学生。这一场未经约定的短暂相遇,让我更加坚定此次支教的初心,我要用我的专业知识和一腔热血,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此次支教,我负责教授一、二年级的语文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一、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偏小,单纯教他们读书、写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正确观念的引导。生活上,有的孩子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甚至会有出格的行为;学习上,有的孩子喜欢将自己封闭起来,难以融入课堂活动之中。因此,我作为支教老师,必须谨言慎行、以身作则,遇到错误行为严格制止,遇到内向的孩子主动关心并交流。即使我每日只上一节语文课,其他时间我仍然会走入班级,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原本害羞的孩子也能够在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镌刻在我的脑海里,给予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支教过程中,我时常被孩子们的真挚、纯朴所感染。午休时,会有小女孩让我在她的本子上写几个字,她来抄写、组词,会有小男孩让我出数学计算题给他做。乡村地区的资源匮乏,教学条件有限,但他们俨然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充满好奇。并且,我时常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并融入他们的生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二年级教室门口与一个小男孩的谈话,他说:“我们村昨晚停电了,全村人都坐在河边吹风,太舒服了!”我真切感受到,这里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可爱啊!教育是相互的,境由心生,心美一切皆美,我仿佛种下了一颗种子,将满腔的热情灌注其中,等待它慢慢成长,而他们则以纯真无邪的情感回应我。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成为支教老师的那一刻,我也化作一棵树、一朵云,尽我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支教时间很短暂,我希望能的时间里尽我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打开一扇窗,给予他们不同的角度看看多姿多彩的世界,制造属于我和孩子们关于这个夏天独一无二的回忆。
教育始于知识的传授,却远远不止于此。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是一场幸福的相遇。我有幸遇见朝气蓬勃的孩子,遇见并肩奋斗的队员,遇见日臻成熟的自己,这份相遇真挚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