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广东科技学院拾遗“源”梦突击队总结篇 | 逐梦黎咀,满载而归

广东科技学院 林雅琦
2024-07-26 20:43 阅读 1.2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作者 林雅琦)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为中国梦矢志奋斗的青春力量,贴近国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主题。广东科技学院拾遗“源”梦突击队于7月11日出发,以龙川县黎咀镇为调研重点,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拾遗“源”梦突击队与黎咀镇镇长、副镇长合照。作者 王嘉樂摄

一、三下乡行,实践传承

他们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在黎咀镇,他们通过汇编非遗项目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拍摄宣传片、电商直播等多元形式,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相连,利用所学知识,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将黎咀镇的非遗文化带到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为突击队成员在下乡期间进行非遗项目资料汇编工作。作者 杨中原摄图为突击队成员针对当地特色美食进行直播宣传活动。作者 欧泳聪摄

图为突击队成员采访客家黄酒手艺人。作者 王嘉樂摄 图为突击队成员采访睦和面饼手艺人。作者 杨中原摄

二、非遗之光,照亮乡村

黎咀镇,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遗项目-龙川手擎木偶戏、县级非遗项目-灰水粽、艾粄、油果制作技艺、以及当地传统特色技艺-饭蒸桶制作、黄酒酿制、面饼烹制。在这里,他们亲眼见证了龙川手擎木偶戏的生动演绎,那栩栩如生的木偶在传承人的巧手下仿佛有了生命,唱念做打间尽显地方戏剧的魅力;同时,他们还亲手体验到非遗美食——艾粄、油果、灰水粽的制作手法,那些美食经过蒸煮、油炸散发出它们独有的味道,在体验制作的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非遗美食的独特魅力。

图为木偶基地手艺人表演黎咀镇省级非遗木偶戏。作者 欧泳聪摄图为非遗美食灰水粽、油果、艾粄。作者 王嘉樂摄

三、引领作用,老师结语

此次三下乡活动,拾遗“源”梦突击队的同学们亲身体验了许多黎咀镇的非遗技艺,采访非遗文化传承人,感受到非遗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非遗保护不仅仅是保存技艺,更是要传承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这次三下乡实践也让同学们更加坚定了对非遗文化保护的信念,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青年大学生走在新时代的大道上,就更应该坚守这种文化自信。同时,在“百千万工程项目”的带动下,贡献青年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将优秀的中国非遗文化传播出去,让非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熠熠生辉。   ——熊婷老师

本次三下乡活动,突击队深入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刻体会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在参观当地六景、拍摄一系列宣传片的过程中,同学们领略了乡村的自然美景与丰富的人文韵味。观赏省级非遗项目龙川木偶戏,品尝非遗美食,更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湛技艺与无穷魅力。此行不仅是对非遗传承的一次探索、宣传之旅,更是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展现。此行过后,同学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文化的延续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邹志科老师

四、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此次“三下乡”活动虽然已圆满结束,但他们的服务之心永不止步。他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关注和支持黎咀镇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加入到“三下乡”的行列中来,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携手并进,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共同书写黎咀镇非遗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 投诉举报
383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