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童向未来”实践队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篇
——点亮留守儿童心灵之光,共筑心理健康长城
炎热夏日,情系七月。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益童向未来”实践队于2024年7月18日在安顺市关岭县简庄小学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在实践队的精心策划下,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夏日里,“益童向未来”实践队带着对乡村儿童深深的关怀,经过了前几天对“简庄”村户走访和科技、素质拓展等活动的开展后,于7月18日正式开启了以关爱留守儿童心理为核心的各项游戏及活动。当下,儿童心理健康关乎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而留守儿童的心灵健康更是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尤其是那些在农村默默成长的孩子们。
携手童心,共绘情绪彩虹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独特挑战,实践队成员们以满腔的热情与专业的技能,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本次活动以“构建儿童心理健康的坚实基础”为核心,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留守儿童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此次活动分为“向内心探索——感知情绪”与“向外界发展——心怀感恩”两大部分。
7月18日上午,晨辉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孩子们陆续从家里来到学校,实践队精心策划的“向内心探索——感知情绪”板块正式拉开帷幕。在欢声笑语中,“缩小圆圈”的热身游戏让孩子们在挑战中初尝团队合作的甜蜜与苦涩,同时也拉近了实践队成员与孩子们心灵上的距离,面对力量差异所带来的小挫折,实践队成员如同温暖的灯塔,引领孩子们学会正视“兴奋”与“愤怒”,教会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每一种情绪。
随后的“插秧比赛”中,更是将团队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活动后的讨论中,安欣雨小朋友那句“刚才钦然插错了,我们差点输了,但是没关系,我跑得很快!”不仅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深刻诠释了对伙伴间包容与支持。
心怀感恩,播种希望之种
午后时光,孩子们带着上午的收获与期待的心情,踏入了“心怀感恩”的温馨世界。“大海捞字”游戏与经典诗文的巧妙结合,引领孩子们在游戏时及诗文诵读中,逐渐领悟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厚情感,以及“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的朴素道理。
随后,观影环节中的感人故事,如同春雨般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而“身边的故事”让“感恩”一词具象化——赵齐老师走出大山又回馈家乡的励志经历,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更加明白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推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播种希望,静待花开
7月18日下午,活动接近尾声,实践队成员们邀请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在便签上记录下今日的点滴情绪与感悟,在明信片上倾诉对朋友、家人乃至世界的感恩之情。这一张张承载着真挚情感的纸片,不仅是对今天活动的总结,更是“益童向未来”实践队与孩子们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此次“益童向未来”心理关爱活动运用了寓教于乐的方式,实践队成员们将乐观、坚韧、感恩等健康心理品质的种子深植于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互动与交流中学会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及感恩回馈。实践队员们坚信,这些温暖的瞬间将助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步伐,迎接每一个挑战,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文字:莫秀珍 左乾娅
改动:左乾娅
图片:牟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