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初次遇见镇坪,是2022年的初秋,那时苗朔菡作为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怀揣着满腔热忱与期待开启了她的支教之旅。时光荏苒,2024年盛夏,她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带着一颗未曾改变的支教初心,想要回到这片充满记忆的土地,追寻自己曾经留下的足迹。
(图为实践团成员初到曾家镇高速路口 苗朔菡摄)
夏日的微风轻拂,苗朔菡加入西安外国语大学“同心港湾,乡音课堂”——研究生支教团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志愿服务队,与志愿服务队的伙伴们共同乘坐火车,穿越秦岭的巍峨群山,来到了大巴山南麓的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这座与她有着深厚情感联系的小城市。这一次,她和志愿服务队的伙伴们,带着满心的期待和热情,来到了镇坪县北部的一个常住人口不足一万的小乡镇——曾家。在这里,她们开始了本次的暑期支教,她们在这里用心感受乡村的温情,用爱点亮知识的火炬。
“以爱与责任为底色,用心与行动做支教。”这是她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时的支教宣言。她时刻铭记着自己的宣言内容,将这句话转化为每一次教学实践,将这份情感与承诺融入每一次教学与互动,用其专业知识和孩子们的真诚对话,构筑起了她自己的支教思想。
在得知将面对的是曾家镇当地初中七、八年级的部分孩子时,苗朔菡萌生了以自身专业所长,为孩子们带来一场非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课堂的想法。她选择了“趣味英语词汇课”作为教学主题,通过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词汇游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同时帮助他们复习和巩固旧词汇,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图为实践团成员苗朔菡在八年级班级授课 窦博乐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苗朔菡在七年级班级授课 乔福扬摄)
课堂伊始,苗朔菡邀请每位同学为自己制作桌签,并给他们都起了英文名字,以此开启了她的“趣味英语词汇课”。在一次七年级的课堂上,她巧妙地将“逢7过”这一小游戏与英语数字词汇教学相结合,带领孩子们一同体验。其中,一个名叫Bradon的孩子格外引人注目。他既活泼又略带顽皮,但同时,他的聪明和细心也让人印象深刻。
当苗朔菡向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时,她要求大家每当遇到7或7的倍数时,都要大声喊出“PASS”。如果有人喊错,就需要表演一个小节目。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纷纷尝试着用英语继续游戏。然而,Bradon却与众不同,他在自己的草稿纸上不停地计算,提前列出7的所有倍数,以预判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这一幕让她深刻感受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即便只是在一次小小的游戏中,Bradon的策略和前瞻性思维,让她看到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无限潜能。
总之,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每当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一个新词汇,亦或是发现一个新问题,苗朔菡都能从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在与孩子们交流过程中,她总是忍不住想要把因为学习英语带来的无限成长和遇到的美好都分享给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有趣轻松的英语词汇课认识到英语学习、甚至是语言学习的魅力所在,为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并期待未来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绽放绚烂的花。
(图为镇坪曾家初级中学某班班级文化一角 苗朔菡摄)
常言道,“教学相长”。支教旅程虽短,课时虽有限,但在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都构成了她们彼此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基石。苗朔菡相信,这些经历将会成为她与孩子们之间彼此宝贵的记忆,激励着未来的道路中的不断前行。这段经历将成为她一生的财富,她将带着这些珍贵的回忆和经验,继续她的学习之路。
未来的日子里,她希望能够继续以爱为底色,用心做支教,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谢曾家镇的孩子们,感谢这段难忘的支教经历,它让苗朔菡更加坚信: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关乎未来,关乎希望。
(作者 苗朔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