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寻黄梅古韵实践团
——穿越古今戏韵间,共赏黄梅新篇章
7月14日,正是夏日好时常,寻黄梅古韵实践团一行踏入了安庆博物馆的大门,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深入黄梅戏艺术展厅,一探黄梅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今交融之美。
黄梅戏,以其淳朴流畅的唱腔、明快抒情的表演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此次实践团的探访,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入了解,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探索其古今结合的文化内涵。
图1-1实践团在博物馆大厅合影
步入黄梅戏艺术展厅,一股浓厚的戏曲氛围扑面而来。展厅以“古今交融,黄梅飘香”为主题,通过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图片、逼真的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黄梅戏的产生、发展、繁荣及当代传承。
图2-1黄梅戏展厅标识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们首先来到了“戏源篇”展区。这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黄梅戏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从黄梅采茶歌到黄梅戏的形成,每一个历史节点都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成员们眼前徐徐展开。他们了解到,黄梅戏是在民间歌舞、说唱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融合与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进入了“戏脉篇”展区。这里展示了黄梅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经典剧目。从清代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经历了从乡村小戏到城市大舞台的华丽转身,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经典作品。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的风采,以及《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的精彩片段,让实践团成员们为之动容。
图3-1黄梅戏发展痕迹展物
在“戏彩篇”展区,实践团成员们被黄梅戏独特的舞台美术所吸引。精美的戏服、华丽的头饰、逼真的道具……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通过多媒体展示屏,他们还观看了黄梅戏的经典片段,感受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最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戏建篇”展区。这里展示了黄梅戏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梅戏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表现手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安庆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黄梅戏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让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得以薪火相传。
此次探访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对黄梅戏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探访为契机,积极传播和弘扬黄梅戏艺术,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离开安庆博物馆时,实践团成员们依依不舍地回望了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殿堂。他们知道,这次探访只是他们与黄梅戏结缘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发现。
文:张静娈 图:全体成员 核:李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