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川轻化学子三下乡:”彝心同行“团队成员何姣实践心得

四川轻化工大学 何姣
2024-07-27 17:37 阅读 4.0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当我站在时光的尽头往回看时,我恍然发觉,这一切都真切地发生过了。尽管它好像梦一般飞速地流逝和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正是由我们这样一群年轻人所共同感受、经历和创造的。

在西昌的记忆仍在鲜活地跳动着:一行人,一些物资,满怀着期待,充满着激情,就踏上了到西昌实践的列车。“前方到站:西昌西站。”“彝心同行”小队和西昌的故事就这样缓缓展开了。

故事从小队与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会面开始。乘着观光车徐徐走进掩藏在密林中的博物馆,未见其真身,却好像已经闻到了历史的幽幽古韵。见到它的真容时,我还是忍不住身躯为之一震,果然,每个历史无尽悠久的民族,总是沉淀下或是屈辱,或是野蛮,或是封建的文明。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将奴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等等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了世人眼前。我不禁开始感叹人类由马克思所总结出的发展史,猿奴封资社,每一次当人类进步的车轮向前滚动时,总是给历史焊下了深深的烙印。

建昌古城,是小队与彝族民俗文化的正式交锋。一针一线,游走之间,各具特色的彝族服饰在绣娘的手下便巧妙地变换出来了。穿着精美的服饰,伴着古镇的古色古香,我们手牵着手在古镇上起舞,一片笑语欢声。民族服饰的体验,让我们对于彝族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也更加能够体会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民族团结与宝贵的家国情怀。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宣讲和前期准备环节。发放传单,集结群众,喊出来是非常响亮的名词,但实施起来,却难上加难。顶着炎炎烈日,成员们在各自路线上奔走,接二连三的说服群众来参加宣讲活动。不厌其烦,孜孜以求。功夫还是没有辜负有心之人,宣讲当天群众挤满了屋子,呼声一声更比一声高。而我,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突破,面对观众,我本是不自信、紧张的一类人,但在宣讲活动中,我大胆迈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小步,敢于面对镜头,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新的风格,敢于有自己的勇敢突破。我想,实践的意义也正在于此。阿瑟夫爱迪生曾说过:“赞美使人陶醉于以往的成功,因而常常裹足不前。唯有永无止境的进取,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的成功。”

“彝心同行”小队与西昌的故事虽然完结了,但暑期实践所带给我们的一切仍于无声处反哺于我们自身。在我们自己或许都我未曾发现的角落,我们之间的羁绊悄悄地加深了,我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逐渐提高了,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耐力不断增强了……暑期实践所带给我们的,用一句话来概括,或许就是,于无声处成长,于无声处润物。

159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