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乔海旭)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活动号召,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一支由十人组成的支教队伍满怀着一腔热忱,于七月上旬踏入了徐州市邳州市邢楼镇的北邢楼村和銮墩村的服务中心,为当地的孩子们呈上了一场独具魅力的知识盛宴。
在这短暂却内涵深厚的一周时光里,支教队员们凭借着一腔爱心与无尽耐心,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向广袤世界的希望之门。此次活动以“青春绘梦织锦绣,知识润心绘蓝图”为主题,其中,通过讲述地理启蒙知识,引领孩子们纵情畅游于祖国的壮丽山河之中,在孩子们纯洁无瑕的心田里播下了探索世界的希望之种。
地理课堂,成为孩子们每日翘首以盼的时刻。支教队员们精心筹备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从地球的神秘奥秘到山川湖泊的壮美绮丽,从气候变化的深远影响到不同地域的独特风情,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孩子们的眼前徐徐铺展。
图为支教队员播放科普视频。作者 王梦娇 摄
为助力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支教队员们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实物模型。在阐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其中一位支教队员手持自制的地球仪,边转动边讲解,使孩子们能够直观真切地感受昼夜交替和四季更迭的原理。介绍国家的名山大川时,大屏幕上展现出的壮美景色令孩子们惊叹不已,仿佛置身于梦幻仙境之中。
课堂之上,支教队员们尤其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交流。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方式,激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勇敢发言。孩子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纷纷踊跃举手,分享自己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有的孩子讲述了家乡四季的显著变化,有的孩子描绘了旅行中目睹的奇特地貌,课堂氛围热烈非凡。
图为支教队员开展科普课堂。作者 王梦娇 摄
面对孩子们“老师,为什么珠穆朗玛峰那么高?”“老师,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等充满童真童趣的问题,支教队员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揭开地理的神秘面纱。在悉心引导下,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课堂之外,支教队员们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他们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地形地貌、植物分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还举办了地理知识竞赛,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图为孩子们观看科普视频。作者 王梦娇 摄
在支教的进程中,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这些孩子聪明伶俐且充满好奇,只要给予些许机会,便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一周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支教活动的最后一天,孩子们用独特的方式抒发了对支教老师的感激与不舍。他们用心绘制了一幅幅以地理为主题的手抄报,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老师,同学们以后也要去探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孩子紧紧拉着支教队员的手,饱含深情地说道。
这次以“青春绘梦织锦绣,知识润心绘蓝图”的主题的支教活动,不仅为北邢楼村和銮墩村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也让支教队员们收获满满。他们在付出的同时,深深领略到了孩子们的纯真无邪和善良可爱,真切体会到了教育的强大力量和深远意义。
图为支教队员与孩子们合影。作者 王梦娇 摄
教育宛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坚信在支教队员的不懈努力下,乡村孩子们的地理启蒙之窗已然开启,他们将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去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
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将目光聚焦于乡村教育,投身到支教的伟大事业中来,用爱心和知识为乡村孩子们的成长加油助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平等接受教育、实现梦想的珍贵契机。相信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乡村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祖国的花朵必将在知识的润泽下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乔海旭 王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