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红韵向党行 | 寻沂蒙母亲王换于:传承红色血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葛张玥
2024-07-28 10:56 阅读 5.6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葛张玥)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女性,以非凡的勇气与无私的奉献,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她就是被誉为“沂蒙母亲”的王换于。为亲感那份跨越时空的母爱与革命情怀,小分队前往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

图为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

在展室内,小分队队员聆听讲解员介绍,更深入的了解了“沂蒙母亲”的生平及其英雄事迹。

图为沂蒙母亲王换于

王换于,1888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只被唤作“山丫头”。然而,命运并未让这位坚韧的女性屈服。19岁那年,她以两斗谷子为聘,嫁入于家,从此被称为“于王氏”。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她毅然投身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艾山乡妇救会长和副乡长。

图为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王换于以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的身份,展现出了非凡的母爱与坚韧。她不仅养育了自己的子女,还主动承担起抚养八路军后代的重任。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她用自己的乳汁和心血,为革命后代撑起了一片天。她的家,成为了八路军的“小托儿所”,无数革命战士的子女在这里得到了关爱与成长。因此王换于被后人誉为“沂蒙母亲”,她的名字更是成为了母爱与奉献的代名词。

图为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

新中国成立后,王换于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原工程兵副司令员胡奇才之子胡鲁克曾深情地说:“我们出生在沂蒙,没有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的养育呵护,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更是亲笔题词:“缅怀沂蒙母亲,教育后世子孙。”这些评价,不仅是对王换于个人的赞誉,更是对她所代表的沂蒙精神的肯定。

图为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

小分队队员还深受张淑贞的英雄事迹的感动,她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也是“沂蒙红嫂”的原型之一。在战争年代,她积极投身革命,不仅为战士们提供后勤保障,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她的家中,常常成为伤员们的临时避难所,她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战士们带去了生的希望。张淑贞的故事,是红嫂精神的生动体现,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情怀与牺牲精神。

图为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

“沂蒙母亲”王换于的英雄事迹还多次被创作为文学作品,乃至搬上荧幕。《沂蒙六姐妹》、《红嫂》等影视作品,都是以她们为原型,生动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王换于、张淑贞的英勇,更让我们了解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群伟大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她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爱党爱军的高尚品质,成为了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更将沂蒙精神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内涵。

传承沂蒙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我们追忆铭记光辉的过去,更是为了迎接开创美好的未来。红色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祖国儿女的心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携手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沂蒙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投诉举报
101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