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铁为肌骨画为痕”——对芜湖铁画的探索和传承

安徽理工大学 陶庭熙
2024-07-23 18:01 阅读 6.6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在新时代落实新时代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政策的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芜湖铁画学习实践团于7月8日到7月10日来到了铁画之乡芜湖,在这里进行了对芜湖铁画的学习和探索。

图为实践团到达铁画创意园。 陶庭熙 供图

了解铁画,认识铁画

芜湖铁画,原名“铁花”,是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7月8日,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安徽芜湖的中国铁画创意园,从这里开始了一段对铁画的探索之旅。

铁画非遗传承人兼园长高文清老师告诉我们,铁画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芜湖铁画于清代自成一体,享有盛誉,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名为铁画,它脱胎于纸,表现力和张力却高于纸张画,是一种极其成功的创新。

图为高老师对实践团成员进行讲解。 穆飞宇 供图

铁画的特点是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讲究“铁为肌骨画为魂”。以一种非常神异的方式,将二维和三维结合起来,将立体的事物表现在平面上,极其具有表现力。

体验铁画,感受铁画

跟随者高文清老师的带领,实践团走访了铁画大师叶合老师的工作室。在这里,实践团成员见到了数不胜数的既精美又震撼的铁画作品。在工作室的锻造室中,实践团里的成员们亲身体验了制作铁画的选材,制作等每一步工艺,从中感受到了铁画制作工程的魅力和艺术性,也了解到了铁画的艺术之美。

图为高老师讲解铁画制作细节。 周智康 供图

叶合老师强调,铁画的根本不在于铁的材料,而是借助铁的载体,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神气。每一锤,每一凿都是对铁画生命的塑造,只有聚集了全部的精气神,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好作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铁画制作。 穆飞宇 供图

随着一声声或沉重或轻灵的敲击,一副铁画作品正在诞生。

传承铁画,展望铁画

除了上述的学习和探索了解,实践团还近距离采访了铁画的非遗传承人高文清老师,陈龙老师和毛艺涛老师。

高文清老师强调,新时代,铁画艺术应该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铁画传统主题的前提下,将铁画艺术创新化,现代化,将它与地方文化和创新文化如短视频,互联网结合起来,将它普遍化,大众化,将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铁画扎根的土壤更肥沃更宽广,由此铁画可以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铁画大师们对话。 周智康 供图

叶合老师则着重谈了铁画的传承和发展。叶合老师指出,铁画艺术并不只是简单的将一堆铁打成一幅画,这只是最简单的一步,“要学会闻烧铁的纯熟度,会听打铁的节奏声”。更重要的是观察铁画,思考铁画,感受制作铁画的每一锤,每一凿,究竟里面的门路和道理,传承它的来路,也探索它的去路。

经过本次参观实践,实践团了解到了芜湖铁画的魅力,珍贵和艺术美,同时也体会到了它的制作不易,也正在出于一个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在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同时也要关注非遗文化宣传发展。非遗文化艺术就是珍贵的民族财富。宣传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要一直做下去。

交通23-1陶庭熙 撰

+ 投诉举报
106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