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7月19日,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同心港湾,乡音课堂”——研究生支教团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前往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曾家初级中学,到基层支教与调研。
当我踏上去往安康市镇坪县曾家初级中学的列车时,心中满是期待与不安。两个多小时火车,辗转山路大巴车,一路上高低起伏,山脉连绵。我即将开始我的支教之旅,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更是一次心灵之旅。我深知我的使命——将英语这把钥匙,送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能够打开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我所承担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份教育责任,这份责任让我既感到沉重又觉得光荣。“到基层去!”这样的信念让我和诸如我的支教老师们把希望播种在这片大山里。
当晨曦初照,背上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料,我沿着河岸前往曾家初级中学。尽管已经提前备好课,在路上,我仍然不断地在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将这些知识更好的教给孩子们。镇坪初级中学坐落于群山怀抱之中,这里的清晨伴随着四周山头冉冉升起的云雾,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更让我心动的是那些朝气蓬勃、怀揣梦想的孩子们。他们的眼睛清澈如水,纯真的眼神里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正在循着光的方向。每一次与学生们的对话都是爱与教育的双向奔赴,我在支教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
刚开始的时候,我遇到了不小的文化差异与沟通障碍。这里的孩子们习惯了较为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我带来的是更加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起初,他们对我的课堂感到既新奇又困惑。但我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慢慢地,他们开始敞开心扉,变得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主动回答问题,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除了教学方法上的挑战,我还面临着语言上的障碍。虽然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当地独有的方言还是让我感到有些手足无措。然而,正是这些障碍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去倾听、去适应当地的文化习俗,以便与学生沟通,更好的倾听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
(图为志愿者吴静在为七年级上课 窦博乐摄)
我精心为七、八年级分别准备了英语阅读课。在开始的第一课,我告诉孩子们,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是一扇窗,透过它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诗歌、故事、甚至是英文歌曲,都成了我教学中的辅助工具。鉴于生生、师生了解尚浅,刚开始我组织学生运用“be good at/do well in”进行趣味接龙,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仔细纠正学生错误发音,架起沟通的桥梁。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抛开害羞,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刚开始,他们的声音微弱而犹豫,但在我的鼓励和耐心等待下,他们逐渐变得自信而流畅。每一步虽小,在我的鼓励下,却坚实而有力。
(图为志愿者吴静在为八年级上课 窦博乐摄)
除了语言教学,我还尽力向学生们展示语言背后的文化。通过介绍来自不同国家的历史、风俗、节日等,我希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我欣慰地看到,学生们在了解这些新奇事物时,眼中闪烁的兴奋之光。了解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方法的困境后,我通过英语完型填空、阅读等题目,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讲解具体的知识点,如用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宋江(及时雨)”来帮助学生联想记忆,区分“in time(及时)”与“on time”两个易混淆短语。同时渗透了“确定关键词、原文定位、选项比对”阅读做题方法,及“张冠李戴、缺乏证据、以偏概全”等阅读选项判断技巧。我的英语课堂融入了文化元素,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反响热烈。
支教的日子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原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的同学,在我不断的鼓励和帮助下,重新点燃了求知的热情。有的孩子对英语产生了抵触情绪,有的则在发音、英语阅读中感到困惑。面对这些情况,我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通过耐心引导,一对一地帮助。慢慢地,这些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主动学习,甚至在课后找我交流。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是我最大的收获,它告诉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潜力、改变命运的力量。
(图为志愿者吴静在给孩子们答疑解惑 乔福扬摄)
这些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笑脸和进步,成为了我支教生涯中最宝贵的回忆,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显得那么值得。我懂得了责任和奉献的意义,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那是一种相互成长、相互启迪的过程,它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碰。感谢这次三下乡暑期支教,让我更加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能够照亮人生的道路。我坚信,我所播种的希望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未来的花朵。安康市镇坪县曾家初级中学的孩子们,我们的相遇是生命中美丽的相遇。与孩子们共同度过的夏日,将会成为我记忆中最灿烂的篇章。感谢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分享这段难忘的暑期支教经历,愿所有看到这篇感悟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支教带来的无尽温暖和力量。往后的日子里,我将珍惜更多支教机会,积极投身于乡村教育振兴,在爱与教育的旅程中不断前行。
(图为该三下乡支教实践队合照留念 窦博乐摄)
文: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