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初至岷山乡,有一种精神叫岷山红

江西农业大学 黄权
2024-07-05 19:18 阅读 1.2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初至岷山乡,有一种精神叫岷山红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挖掘老城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为让青年学子为农名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7月1日,江西农业大学“柴桑之路,青春同行”社会实践队从江西农业大学出发前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的革命老区——岷山乡金田村,并在此开始了为期6天的“三下乡”之旅。

 

7月1日中午,实践队员冒着蒙蒙细雨来到了红色革命基地岷山乡。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岷山乡金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纪念革命烈士的丰碑,散发出肃穆的氛围。到达目的地后,实践队的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冒雨深入探访了金田村及其周边的乡土风貌。走访过程中,沿途不时可见错落有致的三层小楼,与记忆中昔日农村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乡村在脱贫攻坚战略推动下的焕然新生。同学们在赞叹之余,更深刻领悟到这一国家战略的深远影响和成就。

尽管正值多雨的夏季,实践团队亲眼目睹了村民们冒雨躬耕于稻田之中,坚持插秧作业的场景,这生动的一幕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粮食生产的艰辛以及农民生活之不易。此情此景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倾注自己的青春热血,贡献

                    图为(走访金田村)

午后时分,在当地村民的引领下,实践队伍一行人抵达了位于岷山乡金田村的烈士纪念基地,正式踏上了一段缅怀先烈的崇敬之旅。基地入口处,一个精心雕琢的五角星形状通道豁然呈现眼前,不仅昭示着此处的神圣与荣耀,也仿佛在无声地召唤着每一位来访者内心的敬仰之情。随着队伍迈入这片红色圣地,尽管通道的实际长度有限,但在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与对英雄的无限追思之中,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庄重与深远。在这条通往铭记与致敬的道路上,每一步的迈进都是对革命精神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图为(五角星通道)

进入纪念基地后,实践队员们瞬间被眼前赫然矗立的标语——“有一种精神叫做岷山红”深深吸引。这几个雄浑有力的大字,如同历史的回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它们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跃动着不朽的光辉,释放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力和魅力,让在场的每位成员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行注目礼。在这一刻,关于“岷山红”精神的探询悄然在实践队员心中萌芽。这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象征,它蕴含的深意是什么?背后又承载着怎样的动人故事与传奇?这份好奇,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迫切寻求着滋养与答案。

               图为(有一种精神叫“岷山红”)

在探究的驱动下,实践团队深入挖掘岷山乡的史料文献,揭示了“岷山红”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光辉传承。这一精神,被鲜明地定义为对理想信念的无比忠诚与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它是一种“甘于为民、乐于奉献、敢于争先”的高尚情怀,生动诠释了岷山儿女在历史长河中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卓越品质。“岷山红”不仅仅是色彩的象征,它是革命年代岷山乡英雄儿女坚守信仰、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在岁月的洗礼下,这份精神历久弥新,成为了激励后代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它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代岷山人面对挑战不退缩,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坚韧风貌,以及他们为追求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家园所展现的无私奉献与开拓创新。

图为(“岷山红”精神)

在这片被“岷山红”精神浸染的土地上,江西农业大学“柴桑之路,青春同行”社会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不仅收获了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在实践中磨砺了意志,坚定了信念。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以实际行动书写着青春篇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贡献着青春力量。这是一场青春与土地的对话,是知识与实践的融合交响,青年学生们正以笔墨难书的热情与行动力,撰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史诗。

 

 

 

 

 

 

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

黄权 吴安然 周俊宏 供稿

+ 投诉举报
266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