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点燃非遗引擎,助力基层治理——四川大学“乐禹”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宜宾兴文开展社会实践

四川大学 周洋
2024-07-31 13:25 阅读 2.2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为让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挺膺担当,在观察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四川大学“乐禹”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在水利水电学院马丹副书记、水利水电学院团委指导老师袁星宇的带领下于7月19日赴宜宾市开展“点燃非遗引擎,助力基层治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汇聚宜宾兴文,洽商平台共建

7月19日上午,实践团与宜宾市兴文县政府共同举行校地共建协同育人座谈会,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兴文县副县长王伟、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水利水电学院马丹副书记、四川大学学生工作部资助中心副主任王丽梅以及实践团成员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马丹副书记对四川大学赴兴文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果进行了展示,并分享了学院在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的举措和成效。随后,王伟副县长代表县政府对来兴文实践调研的高校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兴文县基本县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希望各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和专业优势,扎实开展社会实践,进一步拓展、分享、转化研学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兴文、宣传兴文、推介兴文,将优质资源引入兴文。最后,就共建“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宜宾市兴文县”大学生社会实践孵化平台和校地共建协同育人等开展互动交流,双方就共建校地实践平台已达成初步共识。本次座谈会让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与兴文县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为今后校地合作的有序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在兴文县政府开展交流座谈会

2.奏响新时代水库建设精神,谱写高质量奋斗发展篇章

7月19日下午,实践团前往赴兴文县新坝水库参观考察、实地调研。沿环库公路参观,水库边绿树成荫、花香四溢,野鸭白鹤齐飞,新坝水库工程建设不仅解决了县城饮用水、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用水、部分乡镇农田灌溉问题,更改善了兴文县生态环境,助推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兴文县新坝水库是宜宾市最大的中型水库、2012年四川省“2+10”水利重点项目工程、省级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和城乡供水为主,是兼顾改善环境功能的重要民生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465.00米,总库容3380万立方米……”,实践团成员一边认真听着县水利局总工程师彭世臣的讲解,一边沿着水库的拦河大坝参观,水利学子对新坝水库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赞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近水库的闸门和溢洪道,结合专业所学知识提出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讨论,真正实现了将理论知识转化运用于实践之中。

图为实践团在新坝水库参观调研

3.探访苗医文化,探寻传承发展

如果将中药比作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医药宝库,那苗医则是这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为了解苗医药非遗文化,调研苗医药的振兴方式,7月19日,实践团还前往苗医药文化展示馆进行苗族文化传承学习。

蜀地无闲草,苗乡多灵药。在四川兴文苗医药体验馆,淡淡的中药香中,苗医古方、苗药标本、苗医技艺等丰富的苗医药文化,让实践团成员仿佛穿越到独特的苗医宇宙。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仅领略了苗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意识到了传承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苗医药文化是苗族先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财富,苗医药的传承需要国家扶持政策与新一代的青年的接力相结合,只有共同携手各方,才能更有效的保护与弘扬民族文化,维护人类健康福祉,推动医学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

4.感悟乡村发展,助力基层治理

7月20日上午,为深入了解数字化乡村运作模式,助力乡村基层治理。实践团带着求知与思考,走进了兴文县共乐镇,同村镇干部座谈交流并实地感悟毛村乡村风貌改造工程和稻虾养殖示范基地。

座谈会上,共乐镇镇长从村情概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介绍该村“一地生三金”模式,从重点贫困村转变成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并打造成3A级风景区。

最后,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实践团来到共乐镇稻虾产业示范基地,共乐镇为加快川南早虾产业集群建设,探索发展“一水两用,稻虾共生”的粮经复合绿色种养循环主导产业,将当地浓郁的风俗民情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最终实现了稻田综合种养殖产业与旅游观光农业同步协调发展。实践团在基层干部的介绍下,了解到了稻虾养殖从试点到推广的历程和产业融合、抢先上市的模式,深刻领略只有依靠智慧与实干才能挖掘出田间地头的宝贵财富。

图为实践团在共乐镇毛村开展座谈会

图为实践团参观毛村省级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图为实践团在稻虾产业示范基地调研

7月20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兴文县僰王山镇博望村,该村充分挖掘林下经济潜力,发展了林下种植灵芝的新型农业,并探索出一条以灵芝为基础的产业链。经实践团实地调研,发现该村“竹下灵芝”经济发展模式已试点一年,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正准备创新发展思路,扩大模式受面,更深层次地助力共同富裕和基层治理。

随后,实践团成员还一起走进当地不同的村民家给村民们宣传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询问村民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等相关问题。

图为实践团在僰王山镇博望村调研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抵达大坝苗族乡。大坝苗族乡将老区公所改造成“聚人气、有影响、辐射广、带动强”的综合阵地——晏州书院,内设书画、川剧、棋牌等活动室,设苗族文化陈列室、高装陈列室等展览室。

通过参观学习,团队发现该乡为当地乡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和便民服务。通过参观高装陈列室,实地领略“大坝高装”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真实魅力和传承现状,实地感受了苗乡孩子学习的浓郁氛围。

图为实践团在大坝苗族乡调研

图为大坝苗族乡学习书法的小朋友

图为实践团在大坝苗族乡实践调研大坝高装

今后团队成员也将此次实践成果总结归纳,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成果报告会,为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 投诉举报
698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