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远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华大地上发明了制陶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这是我们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光辉一页。种类多样的瓷器展现出中国制陶技术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本文将主要对元明清三朝青花瓷器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一、承前启后的元朝青花瓷器
八百多年前,元王朝统一了中国。在元朝,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十分繁荣,陶瓷业也因此格外兴盛。其中,元朝的钧窑、龙泉窑等继续生产传统陶瓷种类,这些瓷器不但畅销国内,而且随着海外贸易远销到世界各处。而其中景德镇则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异军突起,烧制出闻名于世的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它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新陶瓷品种层出不穷。景德镇也因此一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为明清时期进一步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元朝的青花瓷器具有特色鲜明的草原民族风格,我们可以在这些瓷器的外形和花纹上看到许多蒙古族特有的物品类型,而他们的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由于此时对外经济贸易、中西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官府开始烧造许多瓷器出口到国外。而在元朝大量烧造的大多数青花瓷都是随着海外贸易交易到中东的众多伊斯兰国家。元朝青花瓷器在革新技术的同时,继承并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的优良品质,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瓷器釉色十分肥厚圆润,器形也很圆壮。并且在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中原文化特点。元朝青花瓷器的历史价值、艺术鉴赏都称华夏文明的瑰宝。
这些青花在造型上与前朝的有许多不同,而厚重巨大就是元代瓷器最突出的特征。尤其是日常人们生活所使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寻常瓷器。并且在元朝流传后世的瓷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乏有厚重巨大外形的瓷器。例如传世的元青花大碗的直径竟有着四十多厘米。除了胎体厚重的大盘、大罐、大碗、大瓶之外,元朝的青花瓷器也有胎体轻薄体型轻便、小巧玲珑的精美作品。这些胎薄体轻的小件瓷器,在元朝的瓷器中虽然不占主流,但它们的重要作用是作为外销瓷,随着海外贸易一起销往海外,所以这些青花瓷器的造型更多是为了适应外贸国家的需要。
元代的青花瓷器纹饰也种类繁多、色彩多样。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各种人和事物,几乎都可以成为元代瓷器的装饰题材。此外,元代戏曲等文艺作品也可以是元代瓷器参考学习的对象。在元朝的青花瓷器中比较典型的主要纹饰有花草、山岭奇石、鸳鸯、如意纹、龙凤等等。元朝青花瓷器的装饰技法虽然以种类多样的趋势发展,但仍以白地绘画青花为主导地位。此外,元朝瓷器刻花、印花、镂空、雕塑等多种精妙制作技巧为辅助,充分发挥了虚实相同的艺术效果,在瓷器外表的构图上也具有异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元朝以前,刻花、印花的在瓷器上出现的数量超过笔绘技法,但是自此自青花器的烧制占主导地位后,瓷器所呈现的印花等饰技法退居次要地位,而让首位于彩绘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二、繁荣昌盛的明朝青花瓷器
明朝作为中国瓷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国陶瓷发展到明代,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明朝之前,在全国各地有着大大小小的官窑几千口。但经过元朝的变迁,以及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前朝基础上有巨大的创新与继承,到了明朝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一统天下的局面。明朝的瓷器开始进入到以多种彩瓷、特别是以青花瓷占主导地位的新历史时期。与前朝不同,我们可以在青花瓷看到一幅完整且生动的山水、人物、花鸟图案。这些都是明朝瓷器在之前朝代的装饰图案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得到的。
在明青花的胎体特征上,因为在工人淘洗时操作的精细度不同,胎质表现也随之十分不同。明朝官窑瓷器瓷化程度较高,坚地坚固细腻洁白,并且表现出一点厚重感。而在民间烧制的陶瓷则因胎土淘洗不够精细,烧制时的火力不足,导致断面又是会呈出略含杂质的土黄色。在釉面特征方面,呈青白色是元明两朝瓷器的相同点,只是颜色深浅的程度有着些许差异。
说到明青花的装饰技法,明朝初期阶段的五彩绘瓷技法,由于还不十分熟练,但误打误撞产生了层次分明、浓淡得当的独特艺术效果。之后的装饰技法逐渐走向成熟,以至到了嘉靖、万历时期,图案的花纹图样开始增多,并且与之前的瓷器相比较,这些图案笔力苍劲,气象万千。再之后的瓷器,因在元朝瓷器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无论构图还是设色都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到了晚明时期的,民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在取材、画意、纹饰上与官窑瓷器都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而说到明青花的造型,也在过去烧制技术传统上逐步发展了许多创新。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各种器皿的样式不断增加,而且在胎体的薄度与透明度都已经全面都超过前代水平。这些都是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工人辛苦劳作、勇于开拓创新的成功作品。
可以说,明代青花陶瓷工艺集造型与纹饰之大成,为清代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登峰造极的清朝青花瓷器
我国陶瓷业发展在清朝达到最鼎盛时期,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可谓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清王朝统一全国以后,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采取了许多利于生产和发展的政治举措。这些政策十分利好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清朝政府不仅恢复了许多御窑厂,还极大地促进了民间瓷窑的生产,并有官搭民烧的情况,使瓷器的烧制技术在明朝基础上有了更显著的进步。而处于康雍乾盛世的瓷器生产,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清朝的青花瓷器在不同皇帝在位时期呈现各不相同的特点,这些看似不同的瓷器又相互联系相互继承,在不断发展创新中进步。在清朝初期,这些青花瓷器主要体现出古拙、浑厚的特点,而之后的瓷器又逐渐变得秀巧隽永,到了乾隆时则显规整,而到了晚清以后这些青花瓷器则表现出稚拙笨重的特点。这些不同特色的瓷器,反映了清朝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是学习清朝文化历史的一面镜子。
在瓷器的胎体方面,清朝的青花瓷器产生了从质地坚硬细密到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的变化。但到清朝后期胎体又呈现出厚笨、质地粗松的特点。而瓷器的釉面不及明朝那么光亮,色泽显现出一点淡淡的青白色。到了清朝中期,瓷器的釉面开始逐渐变得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等颜色,同一瓷器上可以反映出几种不同的色泽。而晚清时期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清代的青花瓷器纹饰则深受当时绘画的影响,从民间烧制出的瓷器可以看出,在纹饰上既有写意也有写实,并且用笔豪放。而御用官窑的瓷器,图案开始向规范化发展,瓷器的图案绘制十分细致形象,但构图却因此显现出一丝拘谨。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十分秀丽,而清朝晚期的青花瓷器纹饰上的人像逐渐面部无神,鼻部隆大。同样这时期龙纹形态也不同,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至于具体的图案,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此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比如,在许多清朝出口到外国的青花瓷器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西洋人物,以及像楼房、狗和船之类的花纹图案。
清朝依托瓷器发展的数千年经验,历经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康雍乾盛世,在瓷器发展领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同时受到当时皇帝的爱好与提倡,清朝瓷器制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装饰精细华美,中国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精美的瓷器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这些五千年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已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通过欣赏学习这些美丽精致的瓷器,我们穿过千年的历史,依旧能够感受到来自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品质与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