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谭宇)2024年盛夏之际,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精心组建的“青春‘黔’行”理论普及宣讲团,正式拉开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我深感荣幸,能够作为这支充满活力与使命感的队伍中的一员,亲身参与到这一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之中。
7月8日,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无限的憧憬,我们踏上了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的征途。在那炽热的阳光下,我们身着统一的鲜艳队服,犹如一抹亮丽的风景线,穿梭在乡间的小道上。行李虽重,却压不垮我们坚定的步伐;汗水虽多,却浇不灭我们心中的火焰。我们相互扶持,笑语盈盈,将这份青春的活力与温暖,一路播撒在沿途的每一个角落。
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飞跃。在前往苟坝村的路上,我们仿佛已经能够感受到那片红色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深邃文化,它们正以一种无声却强烈的方式,召唤着我们前去探寻、去感悟、去传承。而我们,也必将以满腔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为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留下最深刻、最美好的印记。
团结友爱 共筑家园
旅途中,每一次上下车的行李搬运,都见证了我们默契的分工协作,无分彼此,行李在有序传递中轻松就位。集体物资更是流转于众人之间,无需多言,互换间尽显和谐。老师沿途细心清点,确保人数无遗漏,物资皆完备,为我们的安全之旅保驾护航。
这段奔波的路,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团队协作精神的磨砺。一个细微的动作、一抹会意的眼神、一抹默契的微笑,无声胜有声,让我们的效率倍增,同时也悄然间锤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及组织策划能力。我深切体会到,无论是师师之间、生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那份跨越界限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之情,如同暖流涌动,让我虽身处异乡,却时刻被家的温馨所包围。这份感受,比任何言语都来得更加真切而深刻。
真诚温暖 互帮互助
在搬运行李的繁忙时刻,众多素昧平生的面孔温暖地伸出了援手,他们的善意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搭乘公交之际,乘客间的相互体谅蔚然成风,主动让座之举频现,司机师傅则以他的耐心与智慧,细心疏导,确保每位乘客的顺畅出行。
当我们踏足苟坝村,迎接我们的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热情与关怀。他们不仅细心筹备了我们的食宿,从可口的饭菜到舒适的床铺,乃至贴心的枕头、被子,每一细节都尽显周到。此外,每间寝室还备有蚊香以驱蚊虫,纸巾、矿泉水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这些细微之处,恰似冬日暖阳,沙漠甘泉,久旱之地的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这一切,无一不彰显出当地政府对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青春“黔”行理论普及宣讲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切支持与高度重视。从陌生人的援手到乘客的谦让,再到政府的热情接待,每一份温暖都如同璀璨星辰,点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让人深切感受到人间真情与爱的力量。
任重道远 共担前行
通过与驻村书记的亲切交流,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民情、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以及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随后,宣讲团成员将紧密贴合当地实际,深入基层一线,加强与民众的心连心沟通,策划并实施一系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我们旨在构建黔渝两地红色文化交融的社会实践新范式,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分享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传承并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品质,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初心与使命,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同时,在苟坝会议红军小学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将以多种形式开展“筑梦支教”项目,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普通话普及、安全教育等多个维度。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们带来一个充实而愉快的暑假,让知识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能凝聚起青春的正能量,为苟坝村的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乡村的明天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以上,便是我对本次踏上苟坝村之旅的深刻感悟,随着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青春“黔”行理论普及宣讲团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的后续工作即将拉开帷幕,我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热切期盼。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青春的远征——“三下乡”志愿活动,我已整装待发,满怀激情地向着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迈进!
图为青春“黔”行理论普及宣讲团出发前在校门口合影。作者廖远春摄。
图为理论宣讲团乘火车赶往贵州遵义。作者廖远春摄。
图为团队成员到达苟坝村。作者廖远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