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古灶 林下清风
南风古灶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高庙路,有着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因窑向正南,夏日凉风习习,故称为南风古灶。南风古灶以“世界保存最完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传统柴烧龙窑”载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2001年,南风古灶和高灶陶窑作为明朝文物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2月,南风古灶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陶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丝绸之路上也作为重要商品之一,陶瓷制品不仅仅是重要的生活用品,更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佛山大学林下清风队将南风古灶作为本次三下乡的目的地之一,旨在通过参观了解南风古灶来进一步加深对佛山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并希望在之后可以更好地宣传佛山文化,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佛山,爱上佛山。
薪火不灭 活态文物
队员们一进入现场,便可以看到呈阶梯状上升的古灶,整齐堆放在一旁的柴禾,行走在其中还可以闻到些许柴禾的香气,通过资料和对有关人员的问询,队员们了解到许多关于南风古灶以及陶瓷烧制的内容,南风古灶主要烧制的是民用陶瓷,在烧制的时候,窑内可以达到1300摄氏度,以提供瓷器烧制所需要的温度,南风古灶随山势而建呈抛物线状,可以避免灶火往上直冲,使得灶内火温均匀,因此可以烧制出品质更优的陶瓷制品。
南风古灶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依岗之山势而建,因古灶窑口向南,故名南风灶。高灶位于南风灶西侧,为同时期龙窑。南风古灶·高灶陶窑是中国仅存最古老、至今仍在使用、沿用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柴烧龙窑。
高灶建于明代,传说与南风灶是龙凤窑,数百年来经多次修缮,现窑体总长32米,共有火眼26排,俗称26下火。高灶是明代石湾窑炉改革后基本定型的龙窑,此窑建成之后窑火不断,生产至今。
队员合照 周酥元 摄
历史传承 文化缩影
初临夏日,队员们行走其中,欣赏着不同于现代的建筑风格,感受其中沉淀的历史文化,生长百年的多子番石榴树,树枝上寄托人们美好情思的相思祈福树;生长在混凝土之上,历经陶火熏陶,战火洗礼依旧茂盛的无地生根;始建于清代,祀北极镇天真武上帝的福善祠;建
于明代初为林氏家庙的林家厅;从各地官府驿站收集来的马槽堆垒而成的马槽瀑布。
马槽瀑布 周酥元 摄
在南风古灶内,不仅可以感受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风貌,还可以观赏到许多优秀的陶瓷作品,高达几十米的陶瓷壁画、陶瓷地貌图,小到巴掌大的帆船、果核大的陶瓷摆件,有古朴无色的陶制品,也有色彩丰富多样的瓷器,队员们通过这一件件陶瓷制品感受着制作者精巧的技艺,工匠精神也体现在一件件优秀的作品之中。来到南风古灶,不仅可以参观,还可以动手参与,体验陶瓷制作的过程,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周酥元 摄
陶瓷制造的过程包括原料选取、胚料制备、胚料塑性、上釉、干燥、烧制、装饰,如此一来才能得到一件陶瓷成品,在上述过程中,每一步都会对最后的成品产生影响,胚料的制备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以及工艺制度的制定;胚料塑性影响最终产品的形状样式;釉料可使制品获得有光泽、坚硬、不吸水的表面,不仅可以改善陶瓷制品的性能,而且对提高实用性和艺术性也起着重要作用;干燥可以有助于后续加工和运输;烧制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影响着最终的成效;装饰可以提高制品的艺术价值,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显著改善制品的外观质量,提高其经济价值。
一帆风顺(上)东平河图录(中)石湾古景(下)周酥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