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客家民俗文化调查

惠州学院 吴悠
2024-07-15 09:19 阅读 4.6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客家民俗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一种族群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俗风情,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化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习惯。因此研究探寻客家民俗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是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必由之路。本报告旨在深入探究客家民俗文化,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更好地解读客家民俗文化。

农历二十五·“入年卦”。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忙着筹备年食、年货和应时糕果,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客家地区,人们会制作各种特色美食,其中糯米酒炒鸡是客家地区特色菜之一,也是客家地区妇女产后进补的必需品。这道菜以糯米酒和鸡肉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在炒制过程中,客家人会使用独特的烹饪技巧,使得这道菜独具风味。此外,街头随处可见的“手打猪肉丸”也是客家人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制作这道菜时,客家人会挥舞着铁棍将猪肉敲打成肉泥,这样制作的肉丸具有特别的弹性。这种独特的制作方法使得猪肉丸口感鲜美、富有嚼劲,成为了客家人的最爱。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准备各种特色美食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

正月初三·祈福祭祖。清晨,炮竹声中,客家人抬着观音神像,绕村游行。沿途的人们纷纷鞠躬迎香,将心中的祈愿寄托在观音菩萨的庇佑之下。行香结束后,客家人会在村中的圆楼内,围着十余张八仙桌依次摆放,桌上琳琅满目的斋果供品,如苹果、香蕉、饼干、糖果等,更显出客家人的虔诚与热情。在观音神像前,客家人会斟茶敬酒,焚香点烛,叩首跪拜,将心中的感恩与祈愿一并表达。此刻的他们,脸上充满了虔诚与期待,期待着观音菩萨的庇佑与祝福。祭拜结束后,鼓乐齐鸣,鞭炮齐放,彩旗绕行,将整个祈福祭祖的场面推向高潮。客家人欢呼雀跃,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墟日”。是客家人心中不可替代的集市盛会。每当墟日到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商贩,有游客,有闲散的村民,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外地人。他们在墟日上交易,交流,享受这独特的乡土气息和浓烈的生活气息。在梅州乡镇,墟日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曾经的墟日,人们以买卖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墟日上的商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从最初的农产品,到手工艺品,再到现在的各种日用品,甚至网络热销的商品,都可以在墟日上找到。而那些传统的客家手工艺品,如竹编、剪纸、刺绣等也依然在墟日上占据一席之地,传承着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除了“墟日”,客家地区还有许多与墟市相关的独特称谓。比如“赴墟”,是商贩们在墟日叫卖商品的日子;而“散墟”,则是完成交易,大家心满意足返回的日子;还有“墟上日”,指的是墟日的前一天;而“墟背日”,则是墟日的第二天,通常在这一天生意较差;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称谓叫做“老虎墟”,这是指人流量大、交易量多、散墟晚的墟场。在梅州市梅县区,松口和松源就是这样的老虎墟场。这些变化和独特的称谓,都体现出了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珍视。在每一个墟日里,人们不仅仅是进行交易,更是在交流情感,传递文化。

诸如此类的民俗节日仍有许多,像纪念女娲补天的“天穿节”、融合灯彩、舞蹈、音乐于一体的“石城灯会”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定为庆祝赖公诞辰,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赖公庙会等等等等。

千年客家祖地以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蕴藏、厚重的民风民俗、古朴的生活方式,传承着“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在全球客属地区影响极大,历史性地成为优秀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如今许多民俗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转换而隐没,这使得客家民俗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实现客家民俗文化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 投诉举报
2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