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微雕赋毛笔,艺采焕新章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聚焦于文化知识宣传、思想道德提升。7月8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寻路笔都,筑梦非遗”实践队来到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周信兴微雕艺术馆,近距离观赏世界级微雕作品,体验它的独特魅力。

周信兴大师的微雕作品在创作内容上博采众长,师古不泥,名人诗词、名家画作兼而有之,行、草、隶、篆、楷各体兼用,微字圆润俊秀、苍劲挺拔,微画简练明快、栩栩如生,图文交相呼应,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在创作用料上突破了传统微雕作品以象牙为主要材料的传统,用资源丰富的紫竹、檀木,自制紫竹简、紫木简进行微雕创作,将名人诗画融入其中,化俗气为高雅,在全国微雕艺术界独树一帜。

岁月蹉跎,艺海沧桑,十年耕耘,一朝收获。在采访中,周信兴大师强调微雕艺术需要秉承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他表示,如今的成就也不仅只有自己的努和探索也有同伴朋友的指点与帮忙,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在这条道路上,他将致力于微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并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人文情怀的更加细致的微雕艺术作品。周大师现在不仅自己创作,也将这项技术传承给他的弟子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微雕艺术,使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重现更加辉煌的光彩。

 

参观结束后,走入一位年轻的毛笔技能传承人的工坊——徐大南笔庄,映入眼帘的便是挂晾的毛笔和师傅们正在制作毛笔头的场景,受外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徐逸篪从16岁开始学习毛笔制作,经过10年的努力,对各类毛笔制作工艺如数家珍,并在继承传统毛笔制作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把现代制笔工艺和现代材料相结合。在工坊中传承人徐逸篪向我们介绍并展示毛笔的制作流程,选用狼嚎,羊毛,马毛猪鬃等相应的毛料,确保笔锋的挥洒自如,将选好的毛发进行整理 确保每一根毛发都齐平、以便于后续的捆扎和装杆,整理好的毛发需要捆扎在笔杆上,这一步需要精确的手法和耐心,确保鼻头的牢固和笔锋的正直,而后用特定的刀具进行择笔,确保笔尖无虚毛、笔锋整齐。他介绍到,书写不同的字体所用到的毛笔是不一样的,如小楷一类的小行书,应选用弹性较好的紫毫狼毫,狼毫以黑龙江产地为最优。新时代青年要担大任,践行责任善作善成,徐逸篪这十年也是一直在传承这一项制作工艺。且进贤县结合文港毛笔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以赛育匠”培育技能人才的新路径,有力推动毛笔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

此次“三下乡”之行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经历,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实践队的队员们经过次次探访之旅,表示会在未来用今日之所学所践,不负时代,不负青春,努力为新时代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 投诉举报
110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