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黄河生态文明,书写绿色发展新画卷
(作者 项明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在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居于重要位置。随着流域及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是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对黄河水生态文明进行探讨研究,曲阜师范大学九曲安澜实践队于7月1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内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对山东段特别是济南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探索高效的建设模式,推动黄河生态文明以及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明确调研主题,做好调研准备
在进行实际调研工作前,曲阜师范大学九曲安澜实践队就调研目的、调研方式、调研过程、调研结果、宣传推广等问题展开线上会议进行商讨。会上,队长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了此次调研的一些具体情况并提出济南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实践队成员在会上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最后制定出了一整套合理的调研方案,明确了此次调研的真正目的,为接下来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访谈
开展实地调研
实践队员将采访分为三个主体,分别是大学生、公务人员和其他主体。采用分层询问的方式,问题的深度也由浅入深。最终采访的重点落在济南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上。
实践队员去了济南市很多地方,在询问了众多被采访者后发现,黄河流经的山东沿黄9地市是山东省农业主产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工矿用地、城镇居民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等,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水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均严重不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黄河山东段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围绕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中心工作防凌防汛、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生态工程开发以及河道管理监督等工作开展。
山东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以下制约因素:在总体规划和法律建设方面,缺乏一个统筹指导山东黄河水生态建设的协调机构,法律监督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资金投入缺乏长效机制;在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重建轻管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不到位,工程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水管体制改革需要进步深化,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存在不足;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方面,上游来水总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沿黄用水需求多元化,水资源调度管理难度加大,部分干部群众对黄河水资源的节约意识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够,水利配套设施落后。总之,对山东黄河的生态明建设形势进行深刻分析,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此要进行顶层规划与设计,打造“山东黄河千公里生态文化带”建设主线,建立水生态明建设协调机构,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和监督管理,建立较为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实施“十三五”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推进治黄基础工作信息化,加强工程运行养护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做好引黄供水调度与服务,运用经济杠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结调研成果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召开线上会议。会上,首先队员们分享本次调研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其次由队长总结并提出针对调研地现存问题的解决路径及对策,最后指导老师进行指正。黄河水生态明建设是流域区段生态建设的典型形态。着力抓好黄河水工程、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行政协调推进,加快山东黄河水生态明建设,是贯彻国家生态民建设的具体措施。借鉴国内外国家、流域以及城市在水生态文明创建过程中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山东客观情况,推动山东黄河水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