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墨海飘香 爱国烟火正旺
2024年7月10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寻路笔都 筑梦非遗”社会实践小队为继续了解文港背后的历史文化,晏殊故里沙河村成为了必经之地,寻访晏殊故里沙河村,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及词人晏殊的故乡,展开以“叩访千年古村,问候百岁老人”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时代隔空对话,向文学巨匠致敬,向老人致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句之间皆是温雅、细腻,像极了温婉女子伤春悲秋的感叹,谁料却出自一位政治家之手——晏殊。晏殊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自幼聪慧,以神童身份入仕,官至宰相,一生顺畅但词作中透露出深刻情感,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而且他的政治生涯也颇为显赫。让我们走进晏殊故里,一同相约一场与晏殊的隔时空对话。
图1为晏殊故里合照
深入了解晏殊,先从晏氏家廟开始,这里保存着晏殊的许多珍贵文物,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详细介绍了他的一生及其文学成就,站在长廊,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见证晏殊如何以文会友,用笔墨抒发情感。看家训,绘生活,现哲理,“试看暴殄浮华辈,多少家无隔宿粮”警示后人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忽略了长远的规划。晏殊家训是对家庭成员的教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图2为晏家家训
随后,队员们踏坊了千年古村,一路的走走停停看看,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有着各自家庭的家规家训,队员们带着好奇的心,来到一家进行询问,村民表示“以义为重,宽大为怀”就是家规家训,在这里每户人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家规家训,它已经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先辈的遗留,是家族的延承,是生活的规范,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图3为村民家门口家训
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拜访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一辈的事迹逐渐被时间冲淡,但通过他们的口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次变得鲜活起来,其中一位老人现今高龄,队员们依旧能看见他眼中闪缩的光芒和坚定,他的儿子向我们耐心地介绍着父亲的一生的事迹,“父亲常说因为出生于晏殊故里,从小家训规范着自己,为人民服务,这一生足以。”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他对父亲由衷发出的敬佩,可真谓是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他们的故事,平凡而又伟大,退休老人的余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身边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真谛。
图4为老人儿子为队员们介绍自己的父亲说的话
探访晏殊故里与拜访老人,不仅是一次文化与历史的深度交流,更是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从晏殊的文学成就到晏家家规家训,队员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从老人的讲述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精神,古村墨海飘香中,爱国烟火正旺。
随着一天寻访结束,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离开,这次寻访,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交流,也激发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生在红旗之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致皆为华厦,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无数先辈为青年铺上如今大道,千秋伟业,百年序章,队员们表示将会赓续文化底蕴,续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