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学子三下乡实践调研:鳜鱼加工助产,水族造景扶农
黄山7月12日讯(作者 汪文奇 程学钰)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同时了解生产实际如何为农业产业提供强有力动力,安徽农业大学赴黄山市黄山区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苗元外臭鳜鱼加工厂和黄山区五丰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一系列考察调研,这次探访不仅对学生们个人成长有深远影响,同时也促进地方水产业的一二三产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现代化农业生产探访之旅:安农学子“三下乡”深入苗员外臭鳜鱼加工厂
7月11日,安徽农业大学学子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黄山市黄山区,探访了苗员外农业有限公司的臭鳜鱼加工厂。这次探访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观察了传统美食的现代化生产过程,还深刻感受到了农业产业化的蓬勃生机。
图为苗外员农业有限公司的简介和品牌故事 作者 郑方方 摄
此次实践活动旨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号召。团队一行在黄山市黄山区不仅考察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还重点调研了苗员外农业有限公司的臭鳜鱼加工生产线,深入了解了该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生态养殖,推动地方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苗员外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鳜鱼养殖、臭鳜鱼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化企业。公司深度整合黄山区及周边水资源,建立了标准化洁净厂房,并制定了严格的养殖基地认证标准。
只是走进加工厂的大门,便能嗅到臭鳜鱼的独特香气。臭鳜鱼作为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徽菜,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鱼文化。臭鳜鱼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徽州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徽州地区,臭鳜鱼被视为一道待客佳肴,通常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才会出现。它承载着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体现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臭鳜鱼加工厂内,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集自动化,智能化一体的半人工半自动的生产线,不仅大大提高了臭鳜鱼的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团队成员认真观察着生产线的运作,详细询问了设备的性能、操作流程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向企业负责人提问,详细了解了臭鳜鱼的制作工艺、市场销售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将传统美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新时代的电商模式,并且采用冷链运输的方式,成功打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市场,并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仓储配送体系。
图为负责人和老师与同学说明产品打包运输流程 作者 郑方方 摄
团队成员询问了企业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探讨了未来农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通过交流,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农业技术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农大将继续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实地调研能力,提升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他们强调,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农村振兴注入更多新动能。
艺术与知识的碰撞:水族造景帮助当地创收
此外,在三下乡活动中,一项独特的水族造景项目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该项目不仅展示了参与学生们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还深刻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在水族造景的过程中,学生们将自然景观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到了有限的水族箱空间中。他们运用专业技术和耐心,精心布置着每一个细节,力求达到视觉与生态的完美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展现了个人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才华,还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团队交流能力。
图为水族造景活动现场 作者 程学钰 摄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在进行水族造景时,始终秉持着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原则。他们在选择水生动植物时,充分考虑了它们的生态需求和生存环境,力求为它们营造一个适宜、健康的成长环境。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生态保护意识,得到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水族造景项目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平台。通过实践,学生加深了对生态学、水化学等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引进微观水族造景技术也为当地的旅游、研学等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经济链,为当地带来收益增值和教育提升,为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安徽农业大学作为安徽省内“农字号”高校排头兵,在农业强省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生动教育,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有力推动。未来,安农学子将继续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深入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作者 汪文奇 程学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