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湖南文理学院——穿越千百年的时光,探寻非遗传承的奥秘之古法红糖制作技艺

湖南文理学院 麻光华、张思月
2024-07-18 23:07 阅读 1.3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早在汉朝公元前 202 年,杨孚就在《异物志》中有所记载:“甘蔗,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候谓奇珍异宝,可入药也,名之曰糖”,这便是老红糖的雏形。而麻阳县舒家村乡的红糖制作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其古法红糖制作技艺已传承二十六代,并荣获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如今,全乡甘蔗种植面积达 2000 余亩,红糖产量超 700 吨,产值高达 1450 多万元。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该乡注重品质提升,研发出了一系列姜红糖及药食同源红糖,成为当地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

古法红糖的熬制工艺极为复杂,需历经十八道工序。将当年收割的甘蔗切碎碾压,榨出汁液后去除杂质,再以连环锅直风灶大火熬煮。经过榨汁、开泡、赶水、过滤、摇瓢、打沙、成型等环节,约一小时后,红糖水才能舀入模具,冷却成型。得益于当地红纱土种植的甘蔗,熬制出的红糖富含硒及多种微量元素,口感清甜,营养价值极高。

借助湖南省第三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湖南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点亮”之绘梦新农村青春志愿服务队以墙绘的形式,通过打样、构图、填色、描边等一系列精细工序,将一面面墙壁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文化画卷,向村民和外界展示并推广了狮子湾村的古法红糖制作技艺及其历史文化,为狮子湾村的文化保护开辟了新途径,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青年学子的力量

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青年学子们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振兴,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乡村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他们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做出贡献,增长才干,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我们的墙绘仍在继续……

+ 投诉举报
299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