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佛山大学“莓丽乡村”实践团以科技下乡赋能农业,挺膺青春担当

佛山大学 王盼
2024-07-18 21:27 阅读 6.1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百千万工程”县域布局设点建设工作》等文件精神,近日,佛山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莓丽乡村”实践团来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入访谈,探发展路径

为了解当地发展情况,“莓丽乡村”实践团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进行交流。赤光镇团委书记骆仕远、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叶惠丽经理、“莓丽乡村”实践团师生出席了本次会议。

据与会代表透露,当地土壤板结、病虫害问题问题突出,影响种植业的品质与收益。实践团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由实践团成员自主研发的病虫害系统,同时,就土壤改良、品种筛选等问题提供了改进措施,并建议赤光镇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的号召。

图为会议现场

图为莓丽乡村实践团与赤光镇政府代表合影

深入企业调研,驻扎园区检测

为帮助赤光镇解决病虫害问题与土壤板结问题,“莓丽乡村”实践团前往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参观了葡萄与草莓园区。

针对葡萄园区突出的病虫害问题,实践团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和图像识别技术,共同训练出的基于SE-ResNext50的病虫害识别模型,并由此开发出搭载该模型的小程序、网站和硬件设施。该系统高达93.2%的识别精度,能有效提高种植效率与精确度,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农民只需要拍摄图片上传系统,系统便能自动分析病虫害类别,提出治疗方案,做到对症下药。

针对草莓园区的土壤板结问题,“莓丽乡村”实践团成员前往草莓园区进行土壤采样。来自园艺专业的同学以蛇形法分点采集,经过风干、磨细、过筛、混匀和装瓶的制备过程,以备各项测定使用。

图为实践团自主研发的病虫害系统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土壤采样

本次赤光之行,实践团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展现青春靓丽风采,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于推动农业智慧化、智能化的重要作用。未来,实践团将在当地农业博士研究院的指导下建立通用的农作物病虫害标识库,为之后其他岭南农作物的病虫害识别提供支持。

+ 投诉举报
28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