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李涛
2024-07-13 11:32 阅读 1.5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

2024年7月8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青春“黔”行理论普及宣讲团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进行社会实践,当我们跨越城市的喧嚣,踏上宁静的乡村土地,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这就是我的三下乡经历,一次全新的体验,让我重新审视自我,深入了解到红色文化,也更加明确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同心协力,共刻时艰

团队是一个整体,团队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奋斗。启程的第一天,阳光毫不吝啬的洒向每一个角落,我们潜身入那柔柔暖暖却又有些刺眼的太阳光中,背着行囊,踏上前往苟坝村的路。大家拖着厚重行囊,在路上有些寸步难行,同行的伙伴们看到此情此景,毫不犹豫的冲上前一同分担。我们的行李和物资很多,原本我以为会很吃力,但因为大家的团结,厚重的行李在我们手里却显得格外轻松。一路上,大家互帮互助,欢声笑语围绕着整个路途。即使有些累,但我们都觉得十分开心。小小的力量难成器,聚集便会无极限。我们团队的凝聚力,让我无比骄傲与自豪。同时,我也相信,我们团队的力量一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强大。

光辉记忆,代代相传

经过六个小时的路程,团队终于抵达了苟坝村。首先,我被苟坝村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苟坝村因苟坝会议而闻名,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红军的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进苟坝村,我仿佛穿越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古老的黔北民居风格,青瓦片、雕花窗、白粉墙,这些建筑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正确路线、勇于探索创新的伟大精神。实践团成员们行走在小路上,看见远处山坡上有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毛主席前往周总理的住所时就是提着这盏马灯,这盏马灯也被称为照亮中国前途的指明灯,大家纷纷感悟着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敬佩。

青山绿水,乡村画卷

苟坝村不仅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也十分秀丽。我了解到苟坝村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63%,杜仲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素有“杜仲之乡”之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走在小路上,我深深地被大自然的美丽所震撼。同时,村民们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守护着这片土地,传承着红色文化。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文化对于村庄发展的重要性。

植根沃土,生态发展

看着苟坝村发达的旅游产业,我了解到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苟坝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转身。这种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脱贫攻坚模式,不仅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也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图为苟坝村自然风景 作者 张梦盈摄)

矢志不渝,接续奋斗

这一天虽然没有做很多事,但是看到支持我们的政府和居民,我的心难以平静。三下乡是一段新征程,我们举起旗帜,投入社会实践。支持和重视我们的人很多,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支持我们的人,都应该不懈奋斗。三下乡的第一天在各种小挫折中度过,面对困难大家团结一心,遇到了许多新的朋友,得到了满满的收获,这段新征程的起步也比较成功。但,奋斗是人生命的主旋律,是人走向成功的永久秘诀。我们,永远都在奋斗的路上。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苟坝村 作者 张梦盈摄)

+ 投诉举报
97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