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非遗 奋斗传承
为深入实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全力推广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024年7月9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寻路笔都 筑梦非遗”社会实践队深入探访了徐华荣毛笔研学坊,见证了这一古老技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55岁的徐华荣出生于毛笔世家,是第四代手艺传承人,毛笔制作生涯已逾40年。近年来,随着自己制作出来的手工毛笔越来越多,把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手工毛笔,成为徐华荣的心愿。为了进一步扩大毛笔文化的影响力,徐华荣在笔庄内开辟了一间教室,用于开展毛笔制作研学活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前来体验毛笔制作的学生络绎不绝,队员们有幸感受了这一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徐师傅带领队员们体验毛笔制作选毫梳理工序
“生产一支文港毛笔,要经过128道工序。选毫时,需要在水盆里反复梳洗,一根根挑选,把质量不好的毛剔除后,再按照色泽、软硬、长短、粗细等进行分类……”摸着手上因常年制作毛笔而结出的厚厚老茧,徐华荣坚定自信地告诉队员们,要把传统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手工毛笔。
图为徐师傅向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接增
及队员们解释毛笔制作相关流程
毛笔的制造历经数十道精心设计的工序,这些工序既繁琐又细致,涵盖了从选材、浸洗、梳理、并毛、扎毫、装杆直至刻字装饰的完整流程。每一步都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他们对工艺的极致追求。据徐华荣师傅介绍,优质的毛笔原料多选自上乘的羊毛、狼毫、兔毛等,这些原料不仅要求质地上乘,还需经过严苛的筛选与处理,以确保产品的最终品质。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恪守传统技艺,同时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改良与创新,使毛笔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书写需求。
图为徐华荣毛笔研学坊部分作品展示
短短的毛笔制作体验对队员们而言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三下乡”社会实践让队员们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了祖国的强盛发展。也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自己的所学充分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图为校领导带领队员们与徐大师合影
寻笔都之源,筑非遗之梦。实践队始终结合实际,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在奋斗中激扬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挥洒青春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