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以中医药文化推动怀集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2024年暑期三下乡种芯同行实践团总结报告

广东药科大学 种芯同行
2024-08-26 15:38 阅读 7.0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调研题目:以中医药文化推动怀集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蔡剑伟、陈玉玲、谢志昭、杜妍珂、邓锐

1.摘要

本研究以广东药科大学种芯同行实践团在怀集县的活动为基础,旨在助力怀集县乡村振兴。实践团通过与政府和相关组织合作,开展了包括中药材果实显微摄影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砂仁基地调研、防溺水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等活动。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怀集学生与中医药文化的联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进而提出从学校、产业、学生等方面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及南药产业进步,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2.关键词

三下乡、百千万工程、显微摄影、中医药文化、乡村振兴

3.前言

3.1实践目的

鉴于当前怀集县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助力怀集县乡村振兴,实践团以显微摄影的视角,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期望借此激发当地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为他们打开探索之门。长远来看,这有助于培养潜在的专业人才,为怀集砂仁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和创新思维,推动产业发展升级。最终达成以优质教育带动产业繁荣,促进怀集县经济增长、乡村振兴的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实践团成员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3.2团队概况

4.项目进展

4.1活动前期

与冷坑镇政府洽水镇政府对接:应学校倡议,实践团与两地政府建立了联系,深入了解政府的具体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精心策划了相应的活动方案。

冷坑大联合作规划:实践团与冷坑大联紧密联系,共同设计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及防溺水宣传活动的实施方案。活动将融合教育性、互动性和趣味性,采用会议讲座、摆摊互动等多种形式,确保活动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同时,双方明确了责任分工与协作机制,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洽水镇砂仁基地调研筹备:在洽水镇政府的协调下,实践团制定了砂仁基地实地调研计划。调研将聚焦砂仁种植技术、产业现状、市场前景及面临的挑战,采用走访、访谈、问卷等方法,确保获取的数据全面、准确。

4.2小种子,大“视”界——显微摄影系列活动

实践团以显微摄影技术为媒,举办中药材果实显微摄影展、开设显微摄影体验活动、策划中药趣味小游戏,激发怀集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该项目在怀集县青少年宫、怀集中学和冷坑镇中心小学均进行实践。

此次中药材果实种子显微摄影展,既展示了微观构造,又凸显了艺术价值。观众可直观观察微观结构,全面了解中药材,利于鉴别伪品。如通过微观视角分辨正品与伪品在纹理等方面的差异,遏制伪品流通。

此外,实践团还把设备带至现场,鼓励学生亲身体验,这种方式使知识生动,激发探索热情。同时,为助怀集县青少年了解中医药文化,实践团向多校赠送团队制作的图册,期望种下中医药文化传承种子,照亮学习道路,为当地南药产业发展奠基,实现以教育带动产业发展的目标。

4.3走进校园,传承精华——中医药文化科普

该活动以“身边的中药材种子”为主题,包含趣味种子游戏等环节。实践团成员结合中医药科普趣味动画,开展主题宣讲讲座。讲座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问答等形式,介绍常见果实种子类中药材,讲解其性味、功效等。学生通过趣味动画和通俗易懂的讲解,学会多角度观察,领略中医药魅力,还能鉴别常见中药材,接轨生活。讲座结束后,团队悉心筹备相关游戏,寓教于乐,学生于游戏进程中获益良多,不但能够获取种子盆栽、实用文具等奖励物品,还能巩固知识。

4.4探索中药材的种植之路——探寻八洞村砂仁基地

实践团在八洞村砂仁基地展开深入调研。在苏主任和麦书记的引领下,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仔细观察砂仁的生长环境,亲身感受采摘过程,品尝新鲜及干燥后的砂仁果实,参观当地的砂仁加工处。深入了解产业模式和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实践团在取得农户同意后,摘取了一些新鲜果实带回学校进行进一步研究。

4.5防溺水宣传

暑期,为预防学生溺水,增强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在冷坑镇人民政府、冷坑镇中心小学、冷坑镇人才驿站、冷坑镇大学生联合会等多方的支持下,实践团走进冷坑镇中心小学开展“珍爱生命,严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

实践团组织学生观看警示视频和真实案例,引导思考溺因,让学生深知其危害,增强安全意识。还讲解远离危险水域、牢记“六不”等知识,带领齐读并通过案例互动掌握游泳安全知识。此外,为了避免错误行动导致更严重后果,实践团针对落水自救和避免盲目施救他人进行重点教育,力求知识覆盖全面。

4.6红色文化传承

实践团前往怀集烈士陵园纪念烈士。在冷坑镇政府的支持下,采访了革命前辈陈盆养同志。陈盆养同志详实讲述了革命时期的英勇事迹,包括激烈的战斗经历、艰苦的斗争环境等。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从前辈的讲述中深刻了解到革命先辈为实现理想信念,不惧艰险、英勇奋战的光辉历程。此次活动为传承革命火种、弘扬红色医药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激励着实践团成员铭记历史,勇担使命,为传承红色火种不懈努力。

5.分析研究

5.1研究背景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怀集县四围环山,域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是肇庆市县域最大的县。

八洞村位于洽水镇西部,是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革命老区,面积13.94平方公里,全村耕地1878亩,现有总人口1878多人。

其中,砂仁作为洽水镇的特色农产品,具有独特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广受群众喜爱。八洞村现有70多户参与种植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进行日常管理,种植面积接近4000亩,全村总产量预计达12万斤以上,实现产值超300万元。

5.2样本与资料

本次调查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和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采用了 随机抽样,对数据实行了深入地分析,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受访者主要是怀集县少年宫附近的居民、怀集中学学生、冷坑镇中心小学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5份,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达到94.4%。

本次调查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调查法。其中,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150 份,回收 125 份,有效问卷 118 份,有效率达 94.4%。受访者主要涵盖怀城镇居民、洽水镇八洞村村民、怀集中学学生以及冷坑镇中心小学学生。

5.3结果与分析

5.3.1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表 1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表

依据受访者的就读状况进行划分,由表 1可知,此次调研中,小学生人数为 28 人、初中生人数达 50 人、高中生人数有 21 人、怀集县居民人数为 19 人。本次调研涵盖了适龄教育的整个过程,有益于探究中医药文化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表 2受访者籍贯或出生地

就受访者的籍贯或出生地而言,由表 2可知,大部分受访者为怀集县本地居民。结合表 1分析,此次调研对象主要为怀集县的青少年。青少年乃是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当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产生兴趣后,他们可能会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投身怀集砂仁产业打下基础。

5.3.2怀集学生与中医药文化的联系现状

为深入探究中医药文化教育对怀集砂仁产业的影响,首先需明晰当地学生与中医药文化的联系紧密程度。为此,实践团从家庭和个人层面展开调查。由表 3可知,在受访者及其家人当中,从事中医药行业的所占比例较少,仅占比13.56%。这表明当地民众在中医药领域的直接从业经验相对有限,可能导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表 3您及您的家人是否从事中医药相关的工作

在进一步调研中发现(见表 4),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医药的了解非常有限。比如,很多受访者不知道中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作息来保持身体健康,也不清楚中医通过按摩和针灸来缓解疼痛的方法。对于常见的中医保健知识,像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习惯等,多数受访者没有清晰的概念。

表 4是否了解中医药文化(例如中药、针灸、推拿)

对于怀集本地特色的南药资源砂仁,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怀集当地有种植砂仁(见表 5),部分学生虽然知道砂仁是中药,但对其具体性质、功效以及在怀集的种植情况等了解甚少(见表 6)。这从侧面反映出怀集砂仁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知名度不够的缺陷,限制了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表5怀集是否有种植砂仁

表 6能否正确分辨砂仁性质、功效 

表 7接触中医药文化的频率

从与中医药文化接触频率的维度来看(见表 7),家长和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

对于家长群体,21.05% 的家长频繁接触中医药文化,或许是为了获取养生知识,例如煲汤等。36.84% 的家长定期接触,其原因可能在于自身健康需求,希望通过中医药来调理身体或治疗疾病。31.58% 的家长偶尔接触,可能是受身边朋友或互联网的影响,偶尔关注相关信息。10.53% 的家长极少接触,或许是对中医药文化缺乏了解,或者认为其与自身生活关联不大。

在学生群体中,12.12% 的学生频繁接触中医药文化,其原因可能是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或是自身身体方面的因素所致。46.46% 的学生定期接触,可能是受到家长的影响,例如在家中养成喝汤等借助中医药养生的习惯。39.39% 的学生偶尔接触,可能是通过互联网宣传或者在偶尔参与的活动中有所触及。2.02% 的学生极少接触,原因可能是对中医药文化缺乏有效的认知渠道,又或者是学业压力较大以致无暇予以关注。

综合来看,家长和学生与中医药文化接触的原因多种多样。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需要更多地引导和丰富的途径,来加深他们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接触,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3.3前景与建议

从5.3.2可知,受访者与中医药文化的联系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从就业比例、知识了解程度,还是接触频率和原因等方面来看,都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怀集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推动怀集砂仁产业的进步,以下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

表 8接触中医药文化的渠道

首先,从受访者接触中医药文化的渠道来看(见表 8),学校教育和媒体传播在其中占比居多,其次是家庭教育和文化活动,再者是旅游体验和书籍阅读,而表示不了解的占比较少。

鉴于此,为了更有效地激发怀集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进而为家乡贡献力量,推动家乡发展,可从学校和媒体两个维度着手。例如,学校可以加强中医药文化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媒体可以增加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的传播频率和深度。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在将来,学生们将会积极投身于怀集的南药产业,从而实现文化、教育、产业的良性循环。

表 9身体不适,您倾向用中药还是西药医治?

其次,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对 118 位受访者的调查中,超过 66.94% 的受访者有使用中药的情况(见表 9),这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因为中医药拥有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所以更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对中医药产生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热情,以便将来能够投身于怀集的南药产业,为怀集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表 10您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态度如何

活动后,对受访者进行访问,超过 73.73% 的受访者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持积极态度(见表 10),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此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受访者的支持反映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5.3.4总结分析

综上所述,为通过中医药文化促进怀集当地南药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学校方面: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优化和完善活动形式与内容。增加中医药文化课程设置,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怀集当地的砂仁种植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和专业素养,为南药产业输送人才。

产业方面:鉴于超过 66.94% 的受访者有使用中药的情况所显示的广阔市场前景,南药产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形式和种类,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市场渠道,提升怀集砂仁产业的品牌知名度。

学生方面:鉴于超过 73.73% 的受访者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持积极态度,学生可以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参与相关活动,增强为家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毕业后投身怀集的南药产业,参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通过文化、教育、产业的协同努力,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优势,定能推动怀集南药产业的繁荣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6.活动总结

教育是文化的灵魂之舟,承载着知识与智慧的火种,跨越时空的界限,成为文化传播最为直接且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传承着历史的记忆,更在不断创新中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通过科普教育培养出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人才,成为推动文化繁荣的中坚力量。

产业的先进性是由当地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的。只有采纳新的建议,吸纳新的人才,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向当地中小学生科普,与当地人才驿站合作,都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而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其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经济利益的追求,更在于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的繁荣,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整体提升,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同时使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还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教育、文化与产业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教育促进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人才推动产业创新与发展,产业的繁荣又反哺教育与文化,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它们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 投诉举报
150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