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6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实践队来到湖北省麻城市和麻城下属乡镇乘马岗镇开展实地考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查阅政府工作报告等方式了解当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领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面貌。
红色为本,一抔热土一抔魂
大别山不仅是一座绿色的山,更是一座红色的山、革命的山、英雄的山。党领导大别山区人民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经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而不间断。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赫赫有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生过著名的黄麻起义,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主力部队,从这里走出了349名开国将帅,其中不乏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如雷贯耳的名将,更有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前仆后继奔赴革命事业。
图为麻城烈士陵园。杨佩滋供图
黄麻起义麻城革命烈士陵园紧邻麻城博物馆,主要烈士纪念设施有“一碑一园一墓两场四馆”,壮观而肃穆。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排布着黄麻起义和鄂豫院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广场、李硕勋烈士纪念广场。纪念广场两侧的副轴线上是相对称的李硕勋烈士纪念广场和将军阁,以及王树声纪念馆、王树声大将墓等。在麻城革命纪念馆馆外的墙上,也有诸多高校单位来此学习的记录。麻城市烈士陵园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 30 条精品线路和 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革命烈士纪念碑、英烈广场、将军墓园、红军墓园、革命烈士纪念墙默默讲述着革命先烈的故事,让人仿佛走进那段峥嵘岁月。青年实践队队长苏筱感慨道:“苍茫的大别山区,赋予了革命老区人民不屈不挠的坚韧性格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可以说是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岭岭皆丰碑。”
图为参与黄麻起义和农民运动的烈士群像。胡佳玟供图
特色发展,带动百姓致富路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别山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康生活悄然走进百姓家,叩开革命老区的大门;突破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在新时代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行动也在如火如荼进行。麻城市以乘马岗镇为代表的乡镇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掘大别山革命故事,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在前往乘马岗镇的途中,据青年实践队队员对当地居民的访谈得知,当地居民对当地红色革命史有一定了解,部分居民也称:“今年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乘马岗镇的重要产业,平时客流量十分可观,主要游客多是湖北省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队员们实地考察发现,乘马岗镇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开发程度较高,且当地政府对于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比较充分,相应的旅游景点设施也十分完备,道路平整,景点指引详尽。与此同时,乘马岗镇也积极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恢复,并通过现代技术与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了战斗体验广场——得胜寨战斗体验广场,着重培育“第一将军乡”的红色旅游品牌。
图为乘马会馆中的青年实践队队员与游客。车光钰供图
队员们在乘马会馆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两拨集体参观的游客和一些散客,经采访得知,一批是隔壁红安县的文旅单位的工作人员,另一批是武汉一出租车国企单位工作人员,总人流量超过六十人。走访农家乐也验证了队员们对于红色旅游产业的猜想:一些当地居民将农业生产与旅游参观接待相结合,旅游季和镇中有团队参观时,较大的客流量也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乘马会馆的工作人员也称:“在建党节等重要节日乘马岗镇游客人流量较大,一天下来一个人可能需要讲解十几场,一般来乘马岗镇参观的基本上是湖北省内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过也曾接待过新疆兵团的游客。讲解员基本工资外每一场讲解大概是二百元至三百元不等,收入较为可观。”其隶属于麻城市文旅局,乘马岗镇的红色旅游也逐渐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之一。如今的乘马岗镇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在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将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和古色乡村结合起来,创建乡村振兴的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