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五日,山东农业大学三下乡实践活动非遗文化传承队“人民当家作组”为推广非遗草编文化,在青岛平度新河镇开启了实地探访了解、制作、线上直播售卖并接受山东教育电视台的采访,并在草编商品包公司经理介绍下前往淄博临淄进行进一步合作商讨并尝试线下售卖活动。
1.草编的背景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共同推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的时代主题下,应谨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目光着眼于农民劳动者。时代飞速进步,新时代的文明不断壮大并冲击着原有的文明。漫漫历史长河中,由普罗大众亲手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正显得日趋重要。
草编技艺起源于清朝中后期,以麦秸秆、玉米叶等植物纤维为原料进行手工编织,可以做成提包帽子等日用品。经过400多年发展,如今工艺成熟。
2.团队活动缘起
偶然机会,“人民当家作组”负责人在媒体直播间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特殊而亲切的商品——草编工艺品。售卖者是一位接近六旬的大娘,朴素并没有太多直播技巧,下单者寥寥。很多非遗文化都面临着曝光度不足、宣传方式单一的难题。查询发现齐鲁大地与草编的渊源在青岛平度新河镇,为对非遗文化进行推广,团队提前半个月着手活动策划准备并与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驿站”进行联络,最终确定在7月23日前往新河镇进行新河草编的了解与推广工作。
3. 青岛平度草编体验与直播带货活动
3.1草编体验活动
3.1.1体验活动过程
7月23日下午,团队与指导老师到达了新河镇,凭借山东农业大学平度市“乡村振兴驿站”提供的对接平台,团队与大泽乡的书记和工作人员交代好相关事宜后,按照约定计划,在24、25两日团队先后参观了大泽乡博物馆与草编制作工厂。展馆中陈列的草编文化与历史故事,从清朝至今,老乡仍旧依靠着草编补贴家用,在2013年新河草编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讲解员说“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常常追求着时尚与潮流。然而,有时那些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技艺的‘宝贝’更能打动我们的心灵”。
图为团队参观大泽乡博物馆
次日前往草编工厂,工人在制作的大都是草编包和帽子,在缝纫机嗡嗡的声音中,工人们分工明确,装袋、打标签、分类和编制。观察产品样式发现,如今草编技术成熟,但缺少更高的曝光度。与工人交流之后,团队确定了明天参观原料田地、学习草编工艺的安排。两天的的参观使团队更加理解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非遗文化的推广一定少不了年轻人新鲜血液的力量。
图为草编制作工厂的工人在贴标装袋。
隔天团队一部分成员先去看了草编原料田地,是非常广阔葱绿的农田,里面种满玉米,叶片硕大鲜绿,玉米果实饱满紧实,秸秆、叶子做草编,果实用来食用,这就是农民、劳动者的智慧,草编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与农人劳动者达到了共生。其他成员在工厂制作厢,和工人学习用玉米叶编制草编。看似简单实则及其磨练耐心,力度如果不保持一致很容易导致编出来的草编孔隙不一致。不到一上午,成员们就感到手指酸痛,两天下来大家做的小动物、坐垫和杯垫各个奇形怪状,但亲手做的就是可爱的。阿姨说自己作为新河镇的居民一直都以草编为荣。大家深深感到手里散发尘土味道的玉米叶维系这一代代劳动者多么浓厚的血脉深情。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原料田地
3.1.2体验活动的意义
以草编工艺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产品的博物馆与原料田地参观、亲手制作活动对于我们是新奇的体验,看到这种利用农作物达到食用、商用和文化传承共同繁荣的形式,使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其博大精深的特点具象化,看向手中小小的工艺品,它应该流传到更广泛的大众视野中的希冀仿佛呼之欲出。我们认为任何团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想要达到更好的宣传,亲身经历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深入到田地里、劳动者中去,我们才能体会到曾经看到的书本上的观点的真实性,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任务意义是什么、应该怎样做。
3.2直播带货活动
3.2.1活动过程
在了解了草编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后,团队开始为明天的直播带货做准备。我们先后进行选品、与工厂协商、准备直播设备、试播并将消息发布到朋友圈宣传,从早忙到晚,直到晚上十一点半,仍有四名成员还在宿舍根据不同的产品编辑相应的直播口辞,在经过前期对于草编产品一遍一遍的筛选、在工厂中找实物做对比并且要确定公司库存是否足够后,对于选中的四款草编包我们尤其重视。因为要根据不同产品本身的特点来编辑相应文稿,同时还要严格遵守直播平台的直播规范。大家逐字逐句地改着,希望能把非遗草编的意义和它们的美观与实用性以最好的效果融合传递给大家。
7月29日,团队正式开始直播任务,两位女生成员在前面介绍产品,后面一男一女成员作为模特做产品展示,两名同学做后勤技术保障,负责背景音乐、镜头调试和读弹幕等,另外通过宣传通知发动了不少学校同学在直播间活跃人气。此前并没有做过相关工作的成员们在开播前都很紧张,但是准备的足够充分,没一会直播间就活跃起来了。“这款非遗手工草编包有悠长的历史,并且好看实用,你看学生上课能用吧,大学生要是有个早八起床晚了拿起来就走,上完课再去食堂里买个午饭,容量大而且男生女生都合适”说罢,男模特走到镜头前展示了起来,直播间显得十分活跃。
图为团队正在进行直播带货
直播进行两个小时,结束后后台数据显示此次直播收获音浪315个(直播打赏礼物),新增粉丝26名,累计观众人数2166,点赞次数2.3万,在商品交易数据处显示,团队的成交金额377.2元,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直播结束后,公司董事长表示她一直在观看直播,并且热情地与团队的指导老师商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3.2.2活动意义与建议
通过在主流社交媒体的的直播宣传与售卖,此次活动使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到了草编文化,也为草编产品及其公司推广产品提供了新的直播思路,新鲜血液的迸发使得老物件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新生代力量的勇敢地向未知领域迈出了一大步,用青年人的活泼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优秀的非遗传统融合。活动结束后,大家发现像这样学校与政府出平台,学生去参与,劳动者与商户来对接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可复制性,高效率对接方式让非遗文化更好接收到高校的科技、人力、信息等资源,也让学生帮助非遗文化增加曝光度更加方便快捷。就拿此次合作来说,这就是一次简单的以山东农业大学提供的以“乡村振兴驿站”为代表的权威平台为基础,“人民当家作组”的学生准备核心内容,当地劳动者和工厂提供产品,进行了一次直播带货的合作。这种模式方便高效,是可推广可复制,且有效率的。
3.3接受山东教育电视台的采访
第二天,团队很荣幸受到了山东教育电视台的采访,记者询问出镜成员直播的准备、对非遗文化的看法等。面对提问,成员们表达了出团队力图将非遗草编文化和劳动者的心血推广至更多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面前的愿望。此次采访报道无疑进一步推进了草编的宣传,也向大众表明了新时代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热情,更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思路与激励,对传统文化是一次良好的传播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接受山东教育电视台采访的播出界面
4.淄博临淄的线下售卖和当地对非遗传扬的经验学习活动
告别草编工艺公司的工人、管理人员以及新河镇的书记等工作人员,团队经公司董事推荐将前往该品牌下合作的另一线下售卖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示范地——淄博临淄。
4.1线下售卖活动
7月31日,团队到达临淄,并对草编工艺品线下售卖场地进行踩点。在经过物流工厂管理人员的介绍,分头进行多个分售处的考量后,团队最终选择了人流量相对较大的淄博钟书阁,开展线下售卖活动。询问过前台工作人员后,原产地公司的草编物流淄博分车间经理与书店经理进行协商,在确定了库存并制定售卖目标后,学习着之前的经验,我们又开始有针对性地准备起来。
次日上午,团队的主要售卖人员前往钟书阁开启了又一轮新的考验,分为草编包的讲解和招揽顾客两个主要任务。线下面对面与真实顾客交流又是全新的感觉,熟悉的紧张感又一次簇拥了上来。但好在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大家马上也走上了正轨。售卖活动进行了一上午,在接近尾声时,大家鼓励团队中沉默寡言的技术安全员去售卖最后一单。禁不住大家的要求,他踏出了突破自身的一步,事后,他表示:“当时感觉太紧张了,好像全身的血都倒流了一样,面对陌生人不会说话。但是好在顾客也很通融,一听说是我们学生想要为非遗做贡献就有耐心听我讲了,感觉大家对非遗文化还是挺重视的。”
图为技术安全员进行尝试线下售卖
最终团队五人共向顾客介绍非遗草编文化62次,卖出草编包5只,共成交173.74元 ,大家结束了口干舌燥的讲解与销售,基本完成了售卖目标,与前台工作者交代结束完成,非遗草编的带货售卖推广暂时告一段落。
4.2对当地非遗文化传扬的经验学习活动
4.2.1活动过程
经过一天的调整休息后,8月3日至5日团队跟随指导老师徐杰前往淄博历史文化类博物馆、非遗文化个人纪念馆进行学习记录,希望能从这里成功的案例借鉴到经验,总结出更有利于非遗文化推广的方法。在多处成功示范中,有一名由指导老师介绍的非遗传承志愿者刘刚的个人小型博物馆令人印象深刻,里面陈列着主人年轻至今保存的所有中国货币,志愿者刘刚说整个博物馆的钱币可以拍卖到上亿元,且在社交媒体上有活跃账号,拥有可观的数据。志愿者用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保留着这片华夏土地的历史文化,在向大家讲解着他的宝贝时滔滔不绝,言语之间流露的都是爱和热忱。
图为团队与非遗文化传承志愿者的合影
4.2.2活动意义与建议
在观察途中,大家发现淄博确实是一个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发扬得很优秀的地方,当地为激活非遗文化生命力,利用打造地区特色、抓准独特定位并严格遵守的方式盘活了整条特色文化商业线。落脚集市与商业街,我们发现这里真正做到了能够将当地非遗产业文化融入到生活里的吃、喝、玩、乐、行等市场中,如琉璃工艺的完美商品化,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特色工艺宣传形式:文创、路边摊、博物馆、主题公园等。政府对于非遗文化极其重视,投入了极大的力量去保护和发展本地的文化,并且引进了外地的优秀非遗文化,使得这里良性竞争、全员参与、百花齐放。
他们的成功无疑是可复制的,相关工作人员将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动大部分民众多多参与,生活化了文化产品的同时,商家的售卖也牢牢遵守规范。商品创新奇特,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着大量全年龄段的消费者驻足。他们斐然的成绩与无数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正是回应了活动缘起,团队发现非遗文化宣传方式太单一的难题,他们为草编宣传提供了值得借鉴新出路,更是为全国大部分非遗文化提供了借鉴方案,同时也展示了非遗文化推广的可能性与未来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