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探索发展之路,共筑城乡桥梁——高龄民工就业与城市融合探索实践之旅

上海理工大学 李亚璇 王优扬
2024-08-28 04:59 阅读 8.7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城市的每一寸土地,用辛勤的双手筑起了高楼大厦的基石。本实践团队积极利用本次暑期,对上海市高龄农民工的以工养老现状展开了细致严谨的调查研究,旨在揭示高龄农民工这一“边缘群体”在城市生存中面临的困境并探索相应的对策,为农民工的实际问题贡献青春力量。

1.扬帆蓝领征途,培育希望田野

立项之初,团队成员同指导老师积极商议讨论,明确了实践目标与计划。经过多次会议,我们决定将实践活动分为区法律援助部门访谈、单位走访、高校相关研究领域学者探讨及实地采访农民工,以深入细致地从多方了解他们的生活处境。

同时,在导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学习了劳动法律,整理相关案例,并设计了访谈与问卷。我们从政府与用人单位视角分析了二三产业的招工难题和“用工荒”;同有关专家探讨了老年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策略,旨在提出全面的解决途径。

图为团队成员同导师讨论交流 符熙元 摄

为使人物访谈更加精准高效,团队在前期设计并发放了针对将或已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高龄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的调查问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百余份有效样本数据。调研结果显示高龄农民工呈现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事工作基本为劳动密集型工种,就业市场竞争力偏弱,养老方式以自我养老与子女赡养相结合等特点。

图为实践中收集样本的数据情况 李亚璇 摄

2.踏寻蓝领足迹,精耕就业热土

在获取一定有效样本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深入人民群众,同几位符合人物画像的农民工同志取得联系展开了结果访谈。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我们获悉他们在法律维权上的困难。随后,我们访问了杨浦区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探讨农民工的法律维权中的困境。

图为农民工同志深夜在街头劳作 李亚璇 摄

通过与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我们发现农民工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合同签订率低,导致他们在工资、工时和福利上缺乏保障。同时,高龄农民工因自身身体素质下降易发生工伤事故,但当下过高的社平指数导致工伤鉴定过程中不乏其中部分利用法律漏洞“骗取赔偿”,给真正有需要的高龄农民工与政府财政带来了不良影响,需进行相关方面改革。总的来说,农民工市场存在用工不规范现象,如工伤保险缺失、合同签订不规范,甚至存在农民工被迫签订不缴纳社保的协议。从不同视角来看,这些问题难以达成政府-执法-企业-农民工多方利益平衡。

在与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队伍律师与工作人员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援助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高龄农民工不仅是法律援助中心的责任,还涉及劳动仲裁委员会、法院等机构。维权过程漫长,不少高龄农民工面临“畏难”情绪和高成本。但区法律援助中心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优先处理农民工案件,减免公证费用,确保民事援助资源充足等,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有力支持。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团队在法律援助机构访谈学习 王优扬 摄

3.绘就未来蓝图,同筑希望之阶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调研活动,我们深刻意识到高龄农民工的就业养老问题事关过去“多子化”,当下社会人口老龄化、城乡一体化等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难题,而要真正以改善高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撬动更加纵深发展,则需要社会各界主体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实现他们的就业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以青年视角的聚焦系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他们的法律权益将得到更好的维护。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深刻体会并继续关注高龄农民工这一城市弱势群体,淬炼本领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以践行社会责任,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投诉举报
239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