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关于农村环境现状和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校名称: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团队名称:“璀璨繁‘新’”基层服务践行团
作者:潘怡轩、谢尚怡、李智广、李文艳
指导老师:陈家川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重,近年来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危害日益显现。通过对湖南省新宁县黄龙镇沉水村的环境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和分析,探究农村环境现状成因。调研结果表明,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及垃圾处理不当等是造成沉水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通过环境现状和成因的分析,从国家、社会、政府、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关于环境保护合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改善环境污染现状和保护环境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成因;沉水村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显著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脆弱性,加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废物管理和处理能力有限,这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报告基于对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黄龙镇沉水村的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全面了解了该村的环境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沉水村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二、调研背景
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需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关键切入点,倡导从局部突破逐步扩展至全面覆盖,实现环境治理的持续优化与升级。本次调研将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考察沉水村环境现状,深入了解污染源及成因,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策略,以促进沉水村乃至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为村民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1]
三、调研目的及意义
(一)调研目的
1.了解沉水村目前的环境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
2.了解村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态度和参与程度。
3.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供思路和借鉴。
(二)调研意义
1.环境质量提升与健康安全保障
农村环境整治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通过实施科学的垃圾处理技术和管理策略,显著降低环境污染水平,从而提升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调研工作能够揭示垃圾污染的具体状况,指导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免受垃圾污染带来的健康威胁,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2.生态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
生态系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调研有助于深入研究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推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垃圾处理和生态保护机制,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够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其吸引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垃圾资源化利用与环保意识提升
调研过程中对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关注,旨在转变农村垃圾处理的传统观念。这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而且通过教育宣传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增强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团队成员精心设计并发放了针对环境保护的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99份;同时,深入访谈了23户村民,了解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直观感受和看法。此外,调研团队还亲临现场,对沿途、农田和水源周边的垃圾进行了收集与初步清理,深入体会环境污染的严峻程度。
五、调研地环境现状分析
(一)新宁县沉水村概述
沉水村隶属于新宁县黄龙镇,三面环水,距离镇政府中心大约10公里。沉水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来源单一,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脐橙,就业岗位少,所导致外出就业占比大,村内主要居住居民为老年人和儿童。
图为沉水村全景
(二)沉水村环境现状分析
团队成员在沉水村村内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与村民交谈的方式,调查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垃圾治理及分类的认识以及对居住环境、水源质量的了解及满意程度,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该地环境现状。
图为成员在与村民交谈
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沉水村当地居民,在走访调查中,团队成员发现该地居住居民主要是50岁以上的农民,团队走访调研的人员里,50岁以上占比53.54%,31-49岁占比29.29%,18-30岁占比2.02%,18岁以下占比15.15%。
图为调研对象年龄占比
1.环保意识分析
通过回收调查问卷、与村民沟通两种途径来了解村民对环境的看法,从回收的问卷中团队成员获得了一些基本信息,再把回收的问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很大一部分村民都认为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极少部分认为环境保护不是非常重要或不重要。在与村民交流沟通时,成员也发现大部分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较强,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有部分村民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措施。
图为村民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占比
2.垃圾治理及分类分析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对村庄垃圾治理及垃圾分类做了统计,通过统计发现大部分村民都了解垃圾分类,但在治理方面有待加强,有村民反映村里没有放置分类垃圾桶。
图为村民垃圾分类了解程度的占比
图为村民对村内垃圾分类是否必要占比
3.水源质量分析
团队成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去到了溪流周边,在这途中团队成员发现越往下游走,水污染越严重,生活垃圾、农业垃圾都漂浮在溪流水面。
图为村民对水源质量的满意程度占比
(三)沉水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沉水村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相互关联,需要综合施策来解决问题。例如,加强环保教育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垃圾收集和处理方施,针对政策调整垃圾处理费用等。
1.环保认知与实践脱节
尽管村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度较高,认识到绿色环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存在显著的差距。实地考察显示,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频发,这反映出村民对环境污染后果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的认识,未能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日常的环保行为。
图为村民认为环保是否重要占比
图为村民将农业垃圾留在田间
2.零散垃圾现象
尽管大部分居民能自觉地将垃圾投入政府配置的红色大垃圾桶中,但仍有一小部分村民未能养成良好的垃圾投放习惯,随意丢弃垃圾,导致马路边和田地边缘垃圾堆积,影响了乡村的整体美观与卫生。
图为沉水村田间路边垃圾
3.农业废弃物管理
脐橙种植作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如使用过的农药瓶与化肥包装袋,这类垃圾若未得到妥善处置,将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潜在的污染威胁。目前,虽然政府提供了垃圾集中收集点,但处理机制却存在一些漏洞,脐橙林间的溪流处没有安排放置垃圾桶,导致部分村民想将产生的农业垃圾丢入垃圾桶却没有地方可以丢,既影响美观,又可能滋生细菌。
图为农业垃圾在田间泛滥
4.垃圾清运不规律
垃圾桶的清运缺乏固定的安排,导致垃圾滞留时间过长,不仅产生异味,还可能成为病媒生物的滋生地。同时也将会导致垃圾没有地方可以处理,会有村民选择焚烧垃圾,导致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
图为垃圾处理方式占比
5.垃圾处理费用争议
部分村民认为垃圾清理的收费制度不合理。按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收取费用,连婴儿也被计入收费对象,这无疑加重了家庭负担,且未能体现服务的实际受益者。
6.水源污染隐患
水源的保护是任何地区环境治理的核心。沉水村的水源原本清澈见底,但由于生活垃圾无序排放至河流下游,水质正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村民的健康饮水构成了直接威胁,同时也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图为沉水村河流下游现状
7.极端天气下的垃圾管理难题
沉水村的地理位置使其经常遭受强风的影响,风力不仅使垃圾桶中的垃圾四处飞扬,还经常将垃圾桶吹倒,散落的垃圾与倾覆的垃圾桶给农田作业带来不便,甚至可能对农作物造成损害,造成二次污染。
图为团队成员把吹倒的垃圾桶摆正
六、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为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地方政府和个人四个层面采取综合措施。调研组经过探究和讨论,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作为参考。
(一)国家层面
1.立法保障
国家可以出台更加严格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明确农村垃圾治理的标准、责任与处罚机制,细化农业废弃物管理规定,强化水资源保护政策,编制全国性的农村环境保护与垃圾治理长远规划,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2.资金支持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包括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农业废弃物回收站点、水源保护工程等。同时对采用环保新技术、成功实施垃圾分类的地区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2]
3.技术指导
国家组织相关科技人才,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低成本、高效能的解决方案,如低能耗垃圾处理设施、生物降解农业废弃物方法等。[3]
4.宣传普及
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农村环保教育,通过媒体、网络、地方政府等渠道来普及环保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环保方式,以此让大家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借此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及环保行动力。
(二)地方政府层面
当地政府应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出台或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明确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标准和要求等。
1.建立监测体系
地方政府加强对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监测,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对卫生没有达标的地方,分区域严格处罚,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定期评估效果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各级地方政府对所管各地的垃圾处理和环保措施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反馈调整策略。
3.探索建立积分兑换制度
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可累积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以此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
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垃圾清运频率、水源监测、农业废弃物收集等公共服务的稳定运行。
5.费用调整
合理调整垃圾处理费用,实行差异化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公平性,同时保证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
6.加大投入
地方政府应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加大相关资金投入,积极收集村民建议,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例如建设足够的垃圾分类收集站(点),配备清晰标识的分类垃圾桶,并定期清理转运。
7.改良垃圾桶
政府应重视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政策改革或设备改良,以所调研地沉水村为例,当地垃圾桶便需改良和增加,建议更换一个有桶盖且固定底座的一体化垃圾桶,以防止大风将垃圾桶吹倒从而导致垃圾被风刮走,造成环境破坏问题,同时还需在当地水源地加设一个垃圾桶以防止村民破坏水源地环境。
(三)社会层面
1.鼓励公益组织参与
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参与农村环保项目,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开展环保监督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广大爱心人士的帮助,共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4]。
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农村垃圾处理项目,通过企业投资、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提供垃圾处理设施、农业废弃物回收技术支持、为环境保护事业提供资金等。
3.加大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环保知识,树立正面典型,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环保的良好氛围。
(四)个人层面
1.提升环保意识
村民应积极参与环保教育,学习垃圾分类、农业废弃物安全处理等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环境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共同保护,并主动参与村庄清洁行动[5]。
2.改变不良习惯
让村民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特别是农业垃圾对土壤和水的污染,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以达到减少乱扔垃圾现象出现的效果。在防治垃圾乱扔现象的同时,也要呼吁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了解各类垃圾的不同,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回收利用,还可以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和成本。
3.倡导绿色消费
选择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支持可循环利用的商品,通过消费行为促进生产端的环保转型。
4.监督举报
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村民应勇于监督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5.参与治理
村民可自发组建环保小组,定期进行环境自查自纠,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环保活动。
七、结语
团队在沉水村开展环境调研,旨在了解当地村民对环境保护的看法、环境保护意识程度及对当地环境和水源质量的满意程度,并收集村民对村内环保工作开展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环境建设,团队也会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参考建议,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4年1月1日
[2] 全国政协委员王树声:发展绿色宜居营建技术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N].人民政协报,2024-07-13(003).
[3] 李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05):21-22.
[4] 徐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07):89-91
[5] 高小芹.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文明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19,(0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