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教育体系日益重视学术成就的今天,自然美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培养儿童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7月30日,宁波大学风华伴学志愿服务队为东篱之家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有关于“自然美育”的课程,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创作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鱼拓课:印刻水中的奇幻
课堂上,老师首先通过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同学们观察了多种多样的鱼,并且介绍了鱼的外形和特点。随后,老师为学生们介绍了鱼拓的起源和发展。接下来,老师详细介绍了鱼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和如何简单制作鱼拓。
鱼拓艺术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日本,当时的渔民为了记录自己捕获的鱼的大小和形态,发明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后来,鱼拓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并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和教学;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一些鱼拓的作品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分组进行鱼拓创作。他们认真地模仿老师的每一个步骤,从选择鱼的种类,到涂抹墨汁,再到按压纸张,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幅幅独具特色的鱼拓作品陆续完成,教室里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自然的魅力美术课:画出心中的自然
上午10点,李诗琪老师准备了画画的工具和材料进入了东篱之家的教室,开启了一堂自然美育课“自然的魅力”。首先老师通过一段大自然的视频来带领孩子们进入这堂自然美育主题课,向同学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小朋友金丹玲说:“大自然真是变化无穷啊。”接下来李诗琪老师让同学们观察一下大自然中的生物:植物,昆虫,动物,和鱼。通过观察这些大自然的生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随后,老师简单讲解了如何画自然动物的简笔画,并让同学们尝试画出自己想要画的大自然的生物,有蝴蝶、海豚、大象等等。学生们在画画中遇到的问题,老师都非常耐心的为同学们解答。
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来到了下课的时间,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地向老师展示了他们自己的作品。李诗琪老师总结这堂课的内容说:“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这份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不断探索,不断创作。记住,艺术的世界没有边界,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期待在未来的美术课上,能看到你们更加精彩的表现。”
形状派对:探索几何中的自然
随着新时代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宁波大学风华伴学志愿服务队特地开展了美育创新课堂。在课堂上,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几何图形,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几何的美,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快地将几何图形及它们的名称记忆下来,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几何美。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活跃:“老师,原来图形可以组合起来变得这么美啊,我感觉我这节课收获了好多东西啊!”徐燕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如果想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认为我们需要开展更多的相关课程。看到孩子们对课堂内容非常感兴趣,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满足。”
汉字魔法课:解读自然的符号
徐燕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充满趣味的汉字魔法课。课程开始,徐老师通过“看图猜汉字”的游戏,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她展示了一系列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小朋友们纷纷举手猜测图片代表的汉字。通过这种互动,小朋友们在欢笑中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
接下来,徐燕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汉字魔法师”——即二笔添一划,大家在原有字的基础上加一笔变成新的字。接下来是甲骨文猜字,最后是火眼金睛找不同,在一堆字中找不同形状的汉字。这节汉字魔法课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还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徐老师希望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课程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互动合影,记录下了许多美好的时刻。宁波大学风华伴学志愿服务队的这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了自然的相关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和艺术的兴趣,传递了自然美育的核心价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小朋友们会秉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