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先芷墨)为积极响应“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热点,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富裕研究所霍增辉教授带领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5名学生组成“乡见未来”调研实践团,在炎炎夏日里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征途。
一、乡约盛夏,未来可期,实践启程韵飞扬
他们将深入农村一线,倾听农民心声,感受数字化技术如何悄然改变着乡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与深入细致的实地走访,旨在揭开数字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道路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探索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与广泛影响。
图为“乡见未来”实践团队启航合照
在正式下乡调研前,霍老师带领团队研读相关文件,针对“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这两个关键词,设计完成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他还对全体团队成员开展了问卷、调查方法及研究方法的调查培训,让队员们对于调研的理解更为深刻,还着重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
图为霍增辉老师开会指导调研
二、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村,数字化开辟乡村治理新路径
团队成员吴依蓉来到衢州市龙游县溪口村进行调研,该村以建设未来乡村为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主要手段。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村民们普遍对未来乡村抱以支持及肯定的态度。由此可见,未来乡村的建设切实落实了“产业导入+治理创新”理念,沿农创、乡创、文创、旅创“四创”路径,创建了共创、共建、共治、共享“四共”格局,以发展民宿产业、深耕传统竹林产业的方式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而配套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共享空间,如共享办公、共享礼堂、共享食堂、共享公寓及未来学院等,不仅提高了村民们对乡村环境及生活的满意度,而且也对村内的政治管理、文化教育与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图为溪口未来乡村礼堂
三、湖州市吴兴区永福村,数字化谱写乡村生活新篇章
团队成员杨欣月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永福村开展调研活动。永福村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村内设立了智能化垃圾分类房,配备了便捷的移动支付和积分奖励系统,村民们在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后,可通过手机扫码获得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或参与村里的其他公益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种“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模式,不仅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还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是数字化时代环保理念的生动写照,引领了绿色生活新风尚。
图为团队成员杨欣月与村干部交流
永福村还设立了数字百姓健身房,一系列智能化的健身器械,实时监测着村民们的运动情况,并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调整,通过手机APP无线连接还可以实时查看运动数据,如跑步时间、速度、卡路里消耗等。让村民们能有机会解锁自身的无限潜能,与健康共舞,传递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图为永福村数字百姓健身房
四、绍兴市柯桥区棠棣村,数字化编织乡村花木新图景
成员屠秦波走进了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棠棣村,棠棣村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漓渚镇的一张名片,其花卉产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棠棣村数字经济围绕本土花木产业,特别是兰花产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该村建成了兰花数字工厂,引入了全链条数字化体系,实现了喷淋浇水、照明、温度调节、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等操作的数字化控制。此外,还配置了云端数字系统,通过智慧大屏、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兰花大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被称为“云种植”。这种数字化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显著提升了兰花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棠棣村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兰花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显著拓展了销售网络。电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应用,使得棠棣村的兰花能够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在“人才强国”战略号召下,棠棣村还积极探索吸引数字型人才的方式,如成立“数字游民公社”,吸引高技能、高学历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艺术家等人才入驻。这些人才的加入,不仅为村庄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支持,还带动了相关消费和新业态的发展。
图为棠棣村数字治理展示面板
在村委对接员陈阿姨的带领下,成员屠秦波来到了棠棣村的村民生活区,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访谈,在了解完乡村振兴,数字共富的理念下,村民们十分配合的填写了调研问卷,将数字经济对自家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数字与勾选清楚展现,脸上洋溢的笑容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完美写照。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员结合棠棣村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不仅针对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见解,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实践素养和躬身入局的青春活力,赢得了一众好评与称赞。
图为村民积极配合填写问卷
同学们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收获到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数字化对乡村发展的实际贡献上,更体现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对乡村振兴的深问卷刻理解上。这种双向的促进和互动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同学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