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清晨,我跟随安徽师范大学“拨浪鼓”支教团一起踏上了前往蚌埠市怀远县韩庙初级中学的旅程。随着大巴车四个半小时的颠簸,那所坐落在宁静乡村的学校渐渐呈现在我眼前。小小的校园,两栋三层教楼伫立其中,简陋操场与矮小的铁皮屋构成了这幅朴素的画面。站在校门口,学校的全貌一览无余,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长。“真的好久不见了啊!”队长焦学良的话语中掺杂着复杂的情绪,眼中泛起泪光,嘴角却带着微笑。这种矛盾的情感让初次来到这的我感到困惑,但也激发了我对即将开始的支教生活的无限遐想。

图为支教团午饭形式和记录 作者赵俊雅供图
支教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艰苦。被多数人遗忘的铁皮屋成了我们的临时厨房。简易的灶台和锅碗瓢盆构成它内部的全貌。夏日里,它就像一个大型蒸笼,炙热的温度让每一次烹饪都像一场与高温的搏斗,做完饭常常热得满身大汗,成员们自发轮流给“大厨”扇风,共抵“热魔”。由于学校的条件限制,白日里的办公室晚上摇身一变化身集体宿舍,身下泡沫垫子一铺,身上一片薄被一盖,彼此间距离咫尺,夜间一言一语,闲聊天南海北。少年人的感情来得迅速真诚,铁皮屋里炎热却充满欢声笑语,办公室里拥挤却迅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当志同道合的朋友陪在身边,一切困难都能依靠团结和互助来克服。
图为支教团成员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讲解 作者赵俊雅供图
支教团的成员们在大学是虚心求教的学生,在这里却成了为当地孩子传道解惑的老师。在小小的办公室中,教学组的老师们绞尽脑汁,策划着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教室里,用无限的创意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他们用心制作教具,设计游戏,在小老师们不懈的努力下,数学变成了解密游戏,英语变成了故事会,物理实验变成了魔法秀……每一堂课都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图为“两人三足”记录 作者盛晓雅供图
莎士比亚说过,“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如清晨的阳光。”在接触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散发出纯真的光彩。“两人三足”游戏中,孩子们手牵手,
用稚嫩的语调喊着“1,2,1”,脸上绽放的笑容如同明媚的阳光。他们相互依偎,跌跌撞撞地前进。孩子们的配合并非总是完美,有时候会因为步调不一致而绊倒,他们也许会因为失误而咯咯笑着倒在地上,但很快就会重新爬起,用最真诚的眼神相互确认‘我们没事吧?’然后再次勇敢地迈出步伐。即便是落后,他们也互相鼓励,用稚气的声音呼唤:“快点,我们能行的!”这股不屈不挠的劲儿,和对胜利与游戏的纯粹热爱,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眼神交汇,都透露着无邪的童真,仿佛是一股清泉,洗净了我们成人世界的烦恼与尘埃。当我们目睹他们在游戏中自由奔跑、尽情欢笑时,我们意识到,这短暂而美好的十四天里,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太多,但我们能做的,是尽力保护和维系这份难得的纯真。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陪伴和努力,能够帮助他们保持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让这份童年的纯粹不被岁月和社会的磨砺所消磨。

图为文艺汇演后支教团成员与学生合照 作者盛晓雅供图
时间乘着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悄悄地溜走,仿佛一场短暂的梦境,在不经意间已走到了尾声。十几天的时光就这样在指尖悄然滑过,我们身处文艺汇演的彩排之中,心中不免生出“岁月匆匆,光阴易逝”的感慨。终于迎来了文艺汇演的最后一天,小老师们目睹着一个个节目的精彩演绎,却努力地掩盖着眼中泪水的打转,将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深藏心底。然而,在文艺汇演落幕之际,当所有的学生开始整齐列队,表达出那份最真挚的谢意时,我们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感动与不舍。学生们一句简单的“老师,你们辛苦啦!我们会想你们的。”如温暖的春风,吹散了我们心中所有的坚持与隐藏,让我们的泪水如潮水般汹涌而出。那一刻,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化作了无声的泪水,滑落在这片充满回忆与梦想的土地上。支教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其中的每一刻都如同珍珠般熠熠生辉,成为我们
生命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坐在返程的车上,回首这段支教经历,我庆幸自己有机会在这片土地播种希望,自豪自己在这段旅途中收获了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蜕变。虽然告别总是令人伤感,但我坚信,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未来的某一天,我期待再次和队员们回到这片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土地,见证那些我们曾一起浇灌的幼苗,开出怎样绚丽的花朵。
作者:汪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