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是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主打曲”实践团赴六安市舒城县双河村展开红色文化支教活动的第三天。
为积极响应“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号召,引导孩子们实践环保行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主打曲”实践团队员王敏琴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垃圾分类课程。课程开始,队员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平时又是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的。孩子们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图为队员王敏琴为孩子们上“垃圾分类”课程)
(图为孩子们认真上课时的模样)
(图为队员王敏琴帮孩子们写垃圾分类的名称)
随后队员深入讲解垃圾的种类以及处理方法,孩子们也提出自己的疑问。课程结束后,队员通过折纸分类活动加深孩子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孩子们自己动手将卡纸折叠成垃圾桶的形状,并将周围环境中已有的垃圾分类处理,更好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最后的时间里,孩子们将自己制作好并已经完成分类的“垃圾桶”抱在怀里合影留念,笑容里满是骄傲与自豪。
(图为孩子们展示折纸作品的合影)
午后是被灰色调渲染的天空,却不见一丝沉闷。实践团队员王敏琴组织同学们一起进行黏土“自画像”的制作,孩子们极具创造力的小手捏出了各色各样的小人。五颜六色的黏土在孩子们的手中似乎活了过来,孩子们开朗的性格和那抹俯下来身子的红色织成一场治愈人心的孟夏之梦。栩栩如生的黏土画像格外生动有趣。这些黏土象征着孩童们内心的纯真,使人们能够从中看出孩子们制作它们时的认真的模样。
(图为孩子们认真制作粘土的模样)
支教的第三日,实践团的成员已然褪去了最初的生涩,对孩子们的课程准备以及临场发挥更加得心应手。正如“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那般,每当看见孩子们澄澈明朗的笑容、稚嫩温柔的话语、真诚可爱的举动便觉得他们是被这历历苍青所遮掩的一抹亮色,是这伶仃荒芜里最细腻而深邃的诗情。
(供稿:丁传海 胡梦园/摄影:王旗辉/编辑: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