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肖宇)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月21日早实践队先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合影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纪念馆内多个展厅。通过图片、文物等介绍,队员们仿佛回到了延安时期,身临其境的了解到了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革命领袖的生平事迹。使团队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动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青年应当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动和平生活。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等,这些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激励大家不断前行、奋发有为。青年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用vlog形式记录延安革命纪念馆之旅
图为老师和讲解员交流
离开革命纪念馆,实践队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包括中共中央大礼堂、领导人们的旧居等历史建筑。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可以感受到当时革命领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想象他们在这里制定战略、指挥战斗的场景。使团队肃然起敬的是中央领导人在大生产运动中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主席在杨家岭窑洞下面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总理带头学习纺线,在中央直属机关纺线比赛中被评为纺线能手;总司令组织一个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门前开垦了三亩荒地。他们这种行为也体现了他们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远离劳动人民的生活。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树立了榜样,鼓励人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值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图为实践队在杨家岭听讲解
伴随着无穷的敬意,实践队踏上了前往金延安的路途。在金延安景区近距离体验到了延安的风土人情,延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黑小米等,和独一无二的非遗文化——陕北剪纸。美轮美奂的剪纸其精细程度使队员连连惊叹,很难想象这是手工能制作企及的。作为一座美丽而富饶,精神底蕴丰富的城市——延安从不缺少杰出人物,也从不缺少作为一个城市的韵味。
图为实践队参观剪纸手工制品
7月22日,实践队来到了最后一站南泥湾。先辈们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把昔日荒凉之地变成“粮食堆满仓,麦田翻金浪,猪牛羊肥壮”的“陕北好江南”。据统计,1941年边区粮食产量只有45.6万石,1943年达到181.2万石,1944年又增至200万石,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并有结余。在南泥湾,队员们亲身体验在田间地头播种除草。在夏日烈日的炙烤下大家挥汗如雨,劳累过后才更加明白了红军开垦荒地时的艰辛与不易,也明白了农民平时劳作的劳累。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现在美好生活也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在南泥湾菜地里体验劳动
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虽然短暂,但实践团队的精神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访寻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体验劳动实践,这都使队员有了不小的进步。队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要以革命先辈为楷模,传承红色精神,勇担重任,志存高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吴肖宇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邮电大学长安南路563号
联系电话:189916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