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非遗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时代重要议题。
这个暑期,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慧启青苗,‘工’富‘童’行”实践队赶赴钱塘区芯谷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小朋友们踏上一场“寻印迹,守根脉,探未来”之旅,感受非遗的“活化”绽放,用艺术探寻非遗未来。
漆扇轻摇,夏日悠长
一半匠心独运,一半漆彩天成。漆扇是以扇子为载体,运用国家级非遗漆染工艺手工染制而成的艺术品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本课程设计以漆扇介绍、漆扇历史、漆扇制作、漆扇欣赏四个角度展开,通过对漆扇艺术的学习,培养小朋友的中式审美,深度感受中华非遗之美。在实践“画扇”过程中,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知识,成功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漆扇。
对小朋友来说,这次课程不仅是一次富有乐趣的技艺学习之旅,更是一次与中国非文化物质遗产的深度灵魂交流。这抹鎏漆如无形诗歌,带领小朋友们走进非遗的世界,以稚嫩的火苗继燃非遗之光。
慧启青苗,‘工’富‘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实践队成员正在协助小朋友制作漆扇
慧启青苗,‘工’富‘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课程作品合影
节气映时,拓染夏意
正是暑气至浓,万物盛极之时,为深入小候鸟们对节气文化的了解,实践队成员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节气拓染课。在课堂上,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小朋友们认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欣赏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在随后的拓染操作中,小朋友们仔细倾听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咚咚咚”有节奏的敲打声中,将这份盛夏独特的印记烙印在帆布包上。
本次课程,依托植物拓染这一传统而有趣的艺术形式,带领小朋友们感受中国节气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用他们稚嫩的双手和心灵,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熠熠生辉。
慧启青苗,‘工’富‘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小朋友正在挑选拓染材料
慧启青苗,‘工’富‘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课程作品合影
彩墨飞扬,巧绘脸谱
脸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印证着历史的足迹。在课程中,小朋友们通过了解脸谱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故事,认识了不同角色脸谱的特征,感受到非遗脸谱那份独特的韵味与风华。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在脸谱上勾勒线条、涂抹色彩,性格各异的角色形象在脸谱上得以生动呈现,栩栩如生。
这堂课不仅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呼唤,在倾听中、勾勒里让小朋友们亲身体会国粹脸谱的博大精深,提升自身艺术鉴赏能力,也让国粹脸谱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慧启青苗,‘工’富‘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实践队成员正在协助小朋友绘制脸谱
慧启青苗,‘工’富‘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小朋友正在展示脸谱
布期而遇,邂逅扎染
“由染而生,布里生花”。扎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本次课程中,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手工扎染的起源与发展,并为其展示了基本扎结技法和染色技法。在其后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小朋友们天马行空,使用新的扎结技法和设计现代化图案对方巾进行创新改造,走进扎染的艺术殿堂,感受褶皱与纹理间独特的色彩晕染和艺术气息。
一手扎遍世间锦绣,龍蓝染尽千年风华。一扎一染,融汇了小朋友们的奇思妙想,携着深厚文化意蕴,穿越山海,传递非遗文化价值。
以漆晕画,以染映时,以墨为谱,以布生花。这趟与非遗文化携手同行之旅顺利结束,小朋友们为中华非遗文化感到惊叹,也为如此辉煌民族的未来感到认可与自信,相信他们将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这一古色魅力,让非遗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慧启青苗,‘工’富‘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实践队成员正在辅助小朋友进行扎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