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暖心助学,“植”此青绿,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安徽师范大学 谢耀飞
2024-08-06 08:44 阅读 2.5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生态本身就是价值,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近年来,社会愈发重视生态,也愈发重视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为保护生态环境,宣扬生态文明思想,让生态之花在社区与校园开放,7月17日至8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赴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植物调研及幼儿环保宣教”本科生实践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前往社区开展幼儿环保宣教活动,以及前往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赭山校区和天门山校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植物调研。通过本次活动,本团队成功的在两个社区宣传了生态文明思想,并制作了安徽师范大学植物名录,为学生学习植物知识提供了材料。此外,学生团队还前往了李庄社区托儿所进行暑期课外活动并辅导小朋友们完成作业,并在作业外的时间内介绍生态有关的知识。

团队成员全体合照  安徽师范大学  董玉娇

一、为民利民,前往基层宣扬生态

在7月17日至7月23日,本团队前往芜湖市弋江区两个社区进行了授课活动。学生团队在会议中便讨论了如何才能让年龄较小的小朋友们体会到生态的美好,在激烈的讨论后,团队决定带领小朋友制作植物标本,从动手实践的乐趣中体会生态的美好,借此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参与活动时,一位学生家长曾说:“以前暑期可没有这样的活动,这样的的活动好啊,让小孩利用空闲时间学点东西。”

看着小朋友的笑脸,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倍感欣慰,他们深入社区,希望可以在基层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带来温暖。新兴社区书记王明东指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做好社区工作,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谐美好的根本方法。”学生团队也正是如此认为,希望可以从基层,从小朋友抓起环保教育,为社会的环保发展作出贡献。

在两个社区,团队队长谢耀飞从各色标本讲起,利用精美的标本图片与实物向小朋友们展示这个美好的世界。并在介绍完植物标本后,教小朋友如何制作植物标本,通过这堂课,小朋友们亲手完成了一幅精美的标本观赏画,在课程之中,穿插着对环保的宣传,对生态的重视。本次的系列课程通过实践与课堂结合,互动与学习并举,获得了社区,学生家长与小朋友的一致认可,在基层宣传了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促进了社会对生态的重视。

队长谢耀飞正在进行授课  安徽师范大学  汤若晖

两个社区的教学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都对学生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学生团队的到来不仅是为了宣传环保理念,进行环保教育,更是为基层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社区工作人员看到了当代学生的风采。学生团队也表示,社区是社会的一环,通过进入社区实践,也是让学生先一步了解社会,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是互惠互利的良好举措。学生团队希望可以切实的在基层发挥作用,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本次的社区环保宣教活动,学生团队共计在2个社区开展了5次授课活动,授课参与人次达200余人,在社区中获得了广泛好评。学生团队认为,生态建设至关重要,环保宣教任重道远,团队也将在未来继续深入基层,为社会的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二、合心合力,去往社区开展活动

在7月18至7月20日,团队副队长肖旭带领团队部分成员前往李庄社区进行了三次暑期社会活动,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小朋友们跟着专业的老师们学习了口腔知识,孔子的生平以及生态环保的知识。并在活动后,由本团队辅导小朋友们功课。通过这次活动,让小朋友们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友谊,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大学生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长,对社区和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小朋友们正在了解孔子的一生  安徽师范大学  肖旭

在课间的休息中,小朋友们围着学生团队的成员,问着有关大学的问题,拉着成员的手想要和他们一起游戏。活跃的氛围,透露着小朋友们蓬勃的朝气,学生团队也在小朋友们的热情邀请下进行了萝卜蹲和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在课间结束后,小朋友们又回到座位,开始了认真的学习。社区的工作人员看着一同游戏的小朋友和大学生们,笑着对副队长肖旭说:“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欢乐和活力,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一样。”小朋友们正是社会中的新鲜血液,做好基层教育,做好幼儿教育,是让社会和谐美好的良药。

通过三天的活动,学生团队共辅导学生130人次,成功的在社区进行了环保教育,促进了社会生态文明的宣传。

三、落实求实,走遍校园调研植物

社区幼儿环保宣教告一段落之后,紧接着的,便是安徽师范大学植物调研。为了让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大学生内心,让大学生了解周围的环境进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7月24日至7月30日,本团队前往了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赭山校区和天门山校区进行了植物调研。在调研开始前,本团队就召开了一次关于调研的会议,会议确立以“全员、全面、全心、全意”作为基本调研纲领,并根据校区大小以及通勤问题决定花津校区分为津南草坪、南体区域、小食代顶及周围区域和建筑群四个调研区域进行分批调研;赭山校区分为后山区域和其他区域两个区域进行分批调研;天门山校区则在一天内调研完毕。会议还指出,在调研的同时,应当利用软件记录行进路线以及植物的位置与分布,为后续制作植物分布地图提供理论依据。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本团队正式开始调研。

团队成员发现寄生植物菟丝子  安徽师范大学  谢耀飞

在调研过程中,本团队坚持“四全”的行动纲领,在植物调研的过程中,本团队还会关注校园内的生态问题,并将其作为植物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记录。置身于充满绿意的美丽世界之中,团队成员似乎都放松了心情,队员们睁大着眼睛,不放过每一株新发现的植物。在调研过程中,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队员们抱着严谨的态度辨认植物,面对不认识的植物时,队员们纷纷拿出手机,利用花伴侣与形色软件进行辨别。为了防止辨认出错,本团队还会根据中国植物志官网上的描述与照片进行更为细致的辨认,在完全确认植物的名称时,在进行记录。

通过调研,本团队发现,在良好的生态中,也存在着不少不良的现象,在花津校区的津南草坪区域,生长着大量的寄生植物菟丝子;团队成员陈茜还发现,花津校区的南体区域还分布有大量的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些植物的分布会对良好的生态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可以说,植物调研不仅仅是调查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更是了解周围生态,并将生态情况反映给更多人看,以此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为期一周的植物调研,本团队在安徽师范大学三个校区共发现植物331种,并对这些植物的分布也有所了解。

团队开会讨论植物名录的制作  安徽师范大学  汤若晖摄

调研完毕后,团队队长谢耀飞希望可以将所有的植物都做成植物卡片,并编录成安徽师范大学植物名录。8月1日,团队召开了一次会议,并在会议结束之后进行植物名录的统一制作。在会议上,团队队长谢耀飞说:“植物名录最重要的是为了让同学们看到照片就知道该种植物的名称,希望通过这份植物名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校园植物,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第一版的植物卡片制作完成后,团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团队成员汤若晖就文字字体以及文字位置提出意见,其他队员也纷纷提出意见。在听取大部分成员的意见后,令人满意的模版正式完成,每一种植物都有文字介绍和高清彩图,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植物。通过本次会议,实践团队集体制作植物名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校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学校的绿化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体现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8月2日,团队再次召开会议,分析植物分布,制作三个校区的植物分布地图。

暖心助学,“植”此青绿。本次实践活动前往了社区基层进行了授课活动,不仅让生态文明之花在小朋友们的心中开放,也让大学生利用宝贵的实践机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此外,植物调研活动更是让本团队在实践中锻炼了科研能力,并为校园生态文明宣传提供了材料。科技让中国走得更远,生态则是让中国走的更稳,生产生活离不开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走得稳的“必答题”,宣扬生态,是为社会长治久安添砖加瓦,让社会与生态自成一体的必经路。

+ 投诉举报
571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