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朝阳,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踏上了开往永川的列车。
关于永川的一个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中闪过:社区法律之家、基层调解、“快点调”小程序……学习了大量理论知识的我,却好像仍与它们隔着一层纱。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失去实践的知识是空洞的,要真正了解基层调解,只有深入到基层,用质朴的感知方式、到实践中去学习。
创新开拓,勇立潮头。虽然早就知道卧龙凼社区被评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但走进卧龙凼社区法律之家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它在法治领域作出的有益探索和实际成效。“1+6+X工作模式”、“快点调”小程序的运行状况、调解纠纷的工作流程……看似简单的理论,实际上需要工作人员密切合作、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最终才能实现家家满意、社区和谐的局面。卧龙凼社区作为“领头羊”,率先尝试社区法律之家的模式,并结合线上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破解基层纠纷难题,最终落实并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细细研读工作人员精心整理的网格员工作日志和典型案例:从家庭矛盾,到邻里纠纷,再到小区物业问题,每个案例都被记录在案。字里行间,我看到卧龙凼社区对纠纷调解的重视;行间字里,我更看到工作者们不辞辛劳,将法治落到实处、让人民调解走进千家万户。
心怀人民,肩担重任。与作为卧龙凼“金牌调解员”的陈庆嘉书记的谈话,更让我受益匪浅。我始终记得她说的:我们是基层法律工作者,就要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是啊,法治从来不是什么宏大的话题,学习法律也从不使我们高高在上,相反,我们法律人更应到群众中去,扎根基层,才能建设好法治社会。后来,我也有幸与社区的网格员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始终在群众中间,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解决问题、快速给出反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身在基层,决定了他们肩负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担,意味着取得人民的信任、让群众满意是他们的必修课,昭示着将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是他们不变的宗旨。和谐社会的构建绝非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群人甘愿化身为小小的萤火,汇聚成烛火,用温情化解冰霜,让爱的火种不断蔓延。
法治种子,心田生根。 初入悦峰小区,阳光明媚,微风不燥,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我们迅速搭建起宣传摊位,挂起醒目的横幅,摆放好宣传手册等资料。随着居民们的陆续聚集,我们的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面对居民们或好奇、或疑惑的眼神,我们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法治思想的精髓,讲述法治在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颗颗法治的种子,在居民们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在与居民的交流过程中,让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层的法治需求与现状。有的家庭关心子女教育中的法律问题,有的家庭则遭遇了邻里纠纷,还有的家庭对网络安全、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感到担忧。每一次的倾听,都让我感受到基层群众对法治的渴望与期待。
调解艺术,法治温度。在水木年华小区进行入户访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法治调解在社区治理中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一场场简单的对话,更是一次次心灵的触碰与共鸣,让我对法治精神在基层的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走进居民家中,我听到了许多关于生活琐事的烦恼与困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直接关系到居民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在调解过程中,我意识到,法治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法律条文,更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力量。它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仅要依法依规,更要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这种细微之处的关怀,让法治的温度得以传递,也让居民们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在调解纠纷时,我深刻感受到了法治的智慧所在。每个纠纷背后都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博弈,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各方都能接受并满意,是调解工作的关键。这需要调解人员具备高度的法律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同时运用灵活多样的调解手段和方法,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协商解决分歧。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法治精神中的公平正义原则,以及它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入户访谈,我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许多居民在面临纠纷时,并非完全依赖外部力量来解决,而是积极寻求自我调解和协商的途径。他们通过邻里间的沟通、协商和妥协,成功化解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居民自治的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推动社区治理向更加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我深刻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不仅在于外部的强制和规范,更在于内在的自觉和自律。只有当居民们真正认同并践行法治精神时,我们的社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区。
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制度设计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温暖人心、平衡利益、激发潜能推动社区治理向更加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将继续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推动我国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