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发扬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增强文化自信,7月6日-7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星青年”泰宁专项实践队30余名师生奔赴泰宁县域、大田乡、新桥乡开展“青春泰宁行 建功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采访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挖掘非遗文化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展现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千年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轮转,丹心永固,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深蕴博远,恰如地下清泉,汨汨涌动,生生不息。
7月6日,实践队首站来到泰宁尚书第,感悟诗中的青砖黛瓦,雕龙画栋。尚书第作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是泰宁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走进尚书第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贯通五幢主体建筑的甬道。一条条石铺砌的甬路,衔接着各个院落,形似一把长梯,寓意“步步登高”。墙及门洞均以坚石砌就,高巍深长,左右参差,交错有致,平实中显出几分威严,行走在其间,让人有一种肃然感。通过参观,听讲和采访,全体成员对明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孝道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李春烨的传奇一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尚书第 杨文丹提供
在尚书第那条古厝街上,实践队员们参观非遗文化博物苑,品味泰宁当地的文化习俗,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了一把上青棕编,见证了惟妙惟肖的鱼子灯,这些经过历史岁月长河洗涤留下的珍宝,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上青棕编 杨文丹提供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尚书第附近的梅林戏传承中心,沉浸式体验梅林戏。厚厚的戏服下,是传承人十年如一日的汗水;灵动的身姿,是传承人精彩纷呈的演绎。泰宁的梅林戏,是中原文化与闽越古文化结合的艺术标本。其唱腔优美,行当齐全,唱做念打的表演模式深受观众喜爱。大家通过现场观看并亲身体验了解梅林戏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深切地领略到非遗传统戏曲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价值。
图为实践队员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梅林戏 杨文丹提供
在采访过程中,梅林戏传承人从多个方面为实践队员们深刻介绍了梅林戏的戏曲程式以及发展历程,使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泰宁梅林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探寻中国戏曲史等方面,梅林戏无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同时,实践队员还面向当地居民、游客围绕“泰宁非遗文化现状及传承调研”等主题开展了问卷调研,并采访了当地居民对于梅林戏的了解程度和感受,对泰宁县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现状进行了针对性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向当地居民调研采访 陈可晏提供
后续,实践队员们还将再接再厉,以调研报告、泰宁非遗系列文创产品设计、相关短视频制作推广等形式,及时将实践内容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成果,以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图为实践队红军街大合照 罗小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