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至7月5日,郑州大学药学院三下乡“金色波涛·党史先锋”爱国教育团来到黄河文化公园,郑州黄河花园口扒口处旧址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黄河滚滚,波涛汹涌,哺育华夏儿女,承载千年文明,此次实践活动主题为深入黄河郑州段,延寻毛主席访黄路线,参观历史遗迹,为群众讲解抗战时期的红色故事,感受党的艰苦奋斗历程,领悟新时代黄河精神。同时,团队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倡导保护母亲河,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一、延寻领袖足迹,领悟黄河精神
活动首日,团队踏上了延寻毛主席访黄路线的征程。沿着历史的足迹,他们走进了一个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在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毛泽东同志的殷切期盼音犹在耳,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于日理万机之中起身,来到他日夜牵挂的黄河边。他千叮咛万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毛主席对黄河治理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民福祉的殷切期望。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如今的黄河天高水阔,林草丰茂,一片勃勃生机。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深刻领悟到了黄河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战胜困难、创造辉煌的强大动力。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也来到此地,他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新旧时光的融合,是经年里最完美的链接,治理黄河的火炬在几代人手中传递,如今到了他们手中,他们清楚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决心!
二、讲述红色故事,激发爱国情怀
为了将红色故事传递给更多人,实践团队还精心准备了抗战时期的红色故事讲解活动。一座石碑,分开了黄河中下游;三座铁路桥,见证了民族伟大复兴;炎黄二帝两座雕像,延续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在炎黄广场上,在黄河三汇桥处,在黄河国家地质博物馆里,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群众讲述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迹,从古代大禹治水,到“当代大禹”王化云,通过这些故事,不仅让群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党的历史,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他们也从前辈那里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当代人精神的启迪。在讲述中,听众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与先辈们并肩作战,共同感受那份对国家深沉的爱与责任。同时,他们也从这些鲜为人知的事迹中,汲取到了前行的力量与勇气。
图为团队成员在炎黄广场上讲述红色故事。 苗瑞琳 供图
三、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7月5日,实践团队抵达了郑州黄河花园口扒口处旧址。站在历史的见证地,队员们凝视着滔滔黄河水,仿佛能听到那段悲壮的历史回响。随着参观的深入,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在眼前缓缓展开。队员们通过旧址的每一块砖石、每一道裂痕,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聆听讲解,大家深刻了解了1938年花园口决堤的历史背景、英勇的抗洪斗争以及无数英烈为保卫家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在纪念碑前,团队举行了庄重的缅怀仪式,向英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誓言要将这份红色记忆深深刻在心中,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四、践行绿色发展,共筑绿色梦想
在追寻红色记忆的同时,实践团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环保使命。生态问题,考验历史眼光。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调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他们积极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倡导大家保护母亲河,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黄河岸边,队员们清理垃圾、种植树木、宣传环保知识,用自己的双手为黄河增添了一抹绿色。他们相信,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勿忘昨日苦难辉煌,不负今日使命担当,无愧明日伟大理想,通过此次黄河之行,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他们表示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黄河精神,同时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他们将用实际行动讲好黄河故事,让这条古老的河流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为实践团队在黄河边合影。 郑琳玥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