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艺”心向党忆峥嵘,“延”梦未来承血脉——“延梦”宣讲团成员探访延安市八一敬老院

南京邮电大学 潘瀚颖
2024-08-30 19:23 阅读 1.0万+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为深入探索红色故事,学习并传承延安精神,8月15日,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延梦”宣讲团怀着无限敬仰之情来到了延安市八一敬老院,探访革命年代的老战士,听他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图为宣讲团成员学习八一敬老院背景

文艺表演以延安保育院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故事作为开场,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感人肺腑的表达让老战士们对过往经历感慨万千。随后,宣讲团成员们合唱歌曲《南泥湾》,激昂的旋律和饱满的情感唤起了老战士们对那段艰苦奋斗岁月的无限追忆。

图为宣讲团成员合唱《南泥湾》

接着,宣讲团成员们深情朗诵《从鲁艺出发》,用诗意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红色岁月,如同穿越时空的呼唤,在时空尽头得到回应。

最后,宣讲团全员出动,和老战士们一起学习延安剪纸——五角星。瞧着亲手剪下的红星,老战士们的面庞上浮现了宽慰而满足的微笑,眼中闪烁着真挚、快乐的光芒,这让宣讲团成员们也无比动容。在演出即将结束时,老战士们不由自主唱起了歌曲《南泥湾》,点燃了全场的热情,为此次演出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宣讲团与爷爷们剪纸的成果展示接下来,宣讲团成员们有幸采访了同景飞老战士,他亲历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南泥湾》故事的活书本,是《南泥湾》歌曲中描述的模范八路军队伍——三五九旅中的军号手。同爷爷向宣讲团成员们讲述了自己印象最深的青化砭战役,他说他从没有遇见那么密集的炮火,那场战役许多同志都牺牲了,自己能活下来是真的幸运。他撸起袖子,给宣讲团成员们看手臂上在青化砭战役留下的伤疤,那是一位革命战士永远的勋章。回忆起战争年代的苦日子,同景飞爷爷最后叮嘱宣讲团成员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读研究生,读博士,珍惜现在的好日子,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图为同景飞爷爷展示伤疤

聂启荣老战士是敬老院里年龄最小的,却也有86岁高龄。十年新疆警卫员,他将青春与热血贡献给祖国的边防事业。提起自己的守边故事,聂爷爷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讲述起1966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爆发那晚,自己正在值班,在新疆的北边都能听到南边传来的巨大响声。从聂爷爷的守边故事到新中国如今的卫星发射,聂爷爷话语之间流露出对如今祖国发展的满满自豪感。

图为聂启荣爷爷为宣讲团成员讲述故事

离开敬老院的路上,宣讲团成员们恰巧遇见了正在散步的寇军生老战士。寇爷爷年轻时是一位作者,得知宣讲团成员们来自以1942年建立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为前身的南京邮电大学,寇爷爷甚是欣慰,主动向宣讲团成员们讲述了革命年代通讯设备的落后和通讯工作的不易。“滴滴滴,滴滴滴”,爷爷模仿电报发出的声音,讲述它的使用方法,又感慨起如今通讯之便捷。临走时,寇爷爷不舍地拉住宣讲团成员们的手,高度赞扬了“延梦”宣讲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延安精神的举动,谆谆教诲青年一代要树立崇高理想,报效祖国。

图为寇军生爷爷教导宣讲团成员

八一敬老院老战士们的话语里,饱含着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殷切的期望。红色故事深入人心,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爷爷们以自己为“活教材”,将革命基因传递给年轻一代。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者。  “艺”心向党忆峥嵘,“延”梦未来承血脉。在这座闪耀着革命光辉的殿堂里,南邮学子深切体会到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的艰辛,感受到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的生生不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延梦”宣讲团将矢志不渝追寻红色足迹,探索延安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用文艺发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 投诉举报
364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