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生环学院赴安徽水韵“三湖一坝”软体动物·保护基地学习及“小贝壳”助力大环保生态文明宣讲本科生实践团队前往安徽水韵农业基地参观学习。
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带领和讲解下,团队人员参观了软体动物大棚养殖基地,并深入了解了软体动物的种类、繁育和净水机理。团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积极响应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努力学习水体中软体动物修复和处理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
上午八点钟,全队人员整齐待发,前往目的地——软体动物大棚养殖基地,在水韵环保公司-水生态研究院负责人占明飞院长的指导下,团队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安徽水韵中与环境生态保护息息相关的各类淡水软体动物,其中包括洞穴丽蚌、扭蚌、背瘤丽蚌等等,它们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依据这些不同之处,它们在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环节起着其独特性作用,结构决定性能,也让团队更好的深入了解软体动物在生态环境和水体保护中所发挥作用的机理。
在此过程中,团队人员对软体动物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与工作人员友好交流互动,工作人员十分耐心地回答了团队成员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这也彰显了团队人员认真负责的实践态度和敢于提问的学习精神。
随后,工作人员自豪地向团队介绍了淡水软体动物保护治理水体的核心技术和已经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他们详细讲解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例如用于养殖尾水水质提升的“鱼-贝-草”异位高效处理技术及应用,农村水环境提升及生态修复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以及最重要的我国淡水蚌类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等等。这些科学技术不仅领先国际水平,而且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水环境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实际应用及建设中,需要投入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湿地技术。而且出水水质毫不逊色于传统方法。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将为保护和改善水体环境提供更加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在参观学习结束后,团队内部人员就地展开了一次小型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围绕今天这次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每位成员轮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并进行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了解到淡水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水环境保护与处理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而且让团队实地参观了大棚贝类养殖基地,激发了大家作为一名环境学子的兴趣与责任感。这次实地参观让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淡水软体动物在水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其对水质改善的重要作用,使对环境保护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于此同时,团队成员一致表示,作为环境学子,将来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术应用到未来的环境保护中去,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贡献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力量,认为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