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为了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振兴,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有害生物调查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6日开展了“治入侵物种,建生态文明——以小龙虾为例”的实践活动,对扬州市郊区以及高邮市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图为农业有害生物调查实践团合影
7月6日至7月8日,各位团队成员分别提前收集、整理并归纳多种农业有害生物的资料进行前期准备知识学习。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团队指导老师的建议之后,最终决定选择小龙虾作为这次的调查对象。选择完调查对象之后,队长给队员分配了各自的任务。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前期准备知识学习
7月8日至7月11日,团队成员在小龙虾的特点、生活习性、小龙虾的养殖模式等方面广泛查找大量资料,在共同的努力下制作多个ppt进行汇报科普。7月11日至7月14日,团队成员针对“小龙虾作为入侵物种对中国的利与弊”等辩题,收集大量资料并以辩论赛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汇报。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小龙虾知识点科普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辩论赛
7月15日,团队成员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学习后,在扬州本地的河流与池塘边寻找野生小龙虾。在亲自实践调查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成功捕捉少量野生小龙虾,之后对小龙虾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进行大量的拍照记录,从而对小龙虾的生活习性、栖息地点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龙虾生存能力极其强大,不管是在水质好的溪流,还是在水质极差的臭水沟,小龙虾都能顽强的存活。
图为团队成员河流边捞起小龙虾
图为团队成员在池塘边研究、记录小龙虾
7月17日,农业有害生物调查实践团在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李成副教授带领下前往位于高邮的江苏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研究所资环室吴雷明博士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稻虾共养等小龙虾养殖模式、小龙虾对一些农作物的危害以及如何能更好地养殖小龙虾。团队成员个个受益匪浅,对小龙虾的养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图为农业有害生物调查实践团学习稻虾共养模型
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农业有害生物调查实践团从理论学习到实地考察,对小龙虾有了深刻的了解。实践团充分使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学科特色,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团队成员愿新中国新青年挺膺担当,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尽上自己的一份力。(作者 周晓天 李翔 贺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