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阅读空间

中国近代史自我学习收获

华北电力大学 王晨盟
2024-08-14 12:02 阅读 6.6千+ 字号+
长按海报保存到相册或转发给朋友

在学习过程中总能收获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观点。李世民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暗涛汹涌的背后,大家有更丰富的历史去分析社会变化的过程,去探讨各个时期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相爱相杀,去讨论社会进步过程中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去思考主观能动与客观实在的丰富内涵。

我很喜欢祁松林老师的课程,他能一改大家往日对待哲学思考的态度,原以为会无比枯燥的一页知识在祁老师磁性的声音中冲击着我的灵魂。而今日份感受颇深的一部历史电影作品《八佰》,携着鄙人诸多见解登陆在这一份心得之中。

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是在影院,观后那深刻的印象在脑中久久挥之不去。再次翻出,更是耐人寻味。

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结束时期国军撤退阶段的历史事件。在88师524团第一营谢晋元的带领下,420位战士在上海英租界前方的四行仓库与日本侵略者做最后的斗争。谢晋元为迷惑日军,对外称有800位战士,因此便有了八佰一称。

这段壮烈历史的背景极为复杂。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相比于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德、日两国在危机中诞生了法西斯的领导。而日本的法西斯势力抬头,第一个便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从1931年9月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7月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从东北蔓延到中国腹地。1937年8月,为了对进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做准备,日军现将矛头指向了上海。8月,日本两个军人强闯上海的虹桥机场并被中国军人击毙,日本以此为接口,对上海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淞沪会战”也就此打响。

就在蒋介石安心于派至上海的5万国军精锐时,日军的猛烈进攻和坚固的防御工事让战局倒向侵略者一方。当前线战斗溃败时,蒋介石便将希望寄托于《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为了制约其他列强在中国的权利,美、英、日、法四国签订了《九国公约》。)的保护,期望国际社会出面调停。蒋介石将中中国之命运交于国际社会,将抗战之根本寄托于列强的制衡,这一行为与思想也体现了国民党高层的软弱。

这些抱着必死的决心留守四行仓库的战士们,整整抵抗了四个昼夜,而这场战役,也被命名为“四行仓库保卫战”。这些战士,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国军争取国际社会援助的牺牲品。“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你们所带来的希望最后还是绝望”。这是剧中的一句台词。

在当时,“九国公约会议”即将在布鲁塞尔召开,蒋介石想要利用88师的顽强抵抗在国际社会博得同情,以此获得国际支援,但日方的有意缺席也标志着这场用无数生命换来的侥幸战略期盼真真实实地落空了。

虽然求取国际支援无果,但此事件却唤起了无数国人的满腔激情。

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两个场景:一个是“飞毛腿”舍弃安逸生活,冒死过桥向战士们递送物件;另一个是仓库顶上战士们用生命堆积起人塔,使旗帜得立。在一次次战斗中,无数外国记者和普通老百姓集聚在此,大家隔着一条河便能看到对岸的战斗,拿着望远镜就能清楚看清战士们的动作,这场战斗开创了“现场直播”的战争模式。

《八佰》的历史时间正值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但中国军人以及中国百姓表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为国捐躯,抵御外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虽然淞沪会战抗战失败,但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以及中国全民族抵抗侵略的决心。让日本妄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变成幻想。

战争的残酷是客观存在的,但政治的冷血却是超出常人所理解的。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人民经历着苦难,阶级斗争与革命也日渐高涨。

+ 投诉举报
172
快 捷
朗读 字号 打印

扫一扫 悦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