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体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这个夏天,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润物思源”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南京红色工业遗址,对南京红色工业遗产进行实地调研,挖掘工业遗产背后的红色故事,感受那段峥嵘的岁月。
红色工业遗址探访之旅
第一站——金陵制造局
2024年7月上午,团队一起去探访了金陵制造局。
1929年6月,金陵机器制造局改称金陵兵工厂。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兵工厂被迫西迁重庆,原址被日军占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工厂重新迁回南京。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同月29日第二野战军接管了工厂。
金陵兵工厂旧址是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是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更是中国共产党南京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工业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而且在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金陵机器局生产的武器装备了中国近代化的军队,实现了中国军队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
金陵制造局现在被称为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1865创意产业园于2007年开园,目前已成为国内知名的融科技、文化、商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时尚消费和创意产业中心,是南京的文化新地标。
红色工业遗址探访之旅
第二站——永利铔厂
2024年7月下午,团队一起去探访了永利铔厂的旧址,现为1934文化产业园。
永利铔厂是中国第一座化肥厂,首任厂长侯德榜;当时亚洲最大的化工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联合化工企业,号称“远东第一大厂”;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装置,先后创造了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
实践小分队成员认真学习了墙壁上永利铔厂诞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的故事,在那些经历里,仿佛见证了先辈们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是如何发愤图强,如何在炮火纷飞的年代里艰难发展。在参访中,被先辈们的精神所震撼,深刻的体会到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自2018年起,有力压场旧址开始探索工业文明转型与发展之路逐渐演变为了文化创意园区及南京1934文化产业园该园区不仅打造了网红打卡点,还以民族企业家范旭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工业文明传承为主线旨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工业文化旅游区。
问卷调查之行
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小分队对南京红色文化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了解程度展开问卷调查设置了在校南京大学生版调查问卷和南京居民版调查问卷研究了不同人群对南京红色文化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了解程度。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实践小分队收到了很多有实际性意义的建议和反馈,也从中了解到了不同人群对南京红色文化工业遗产的保护和了解程度。在数据分析中,成员们发现大学生了解南京红色文化工业遗产的途径较为单一;且在不同的人群中对南京红色文化工业遗产的了解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实践小分队建议加大对南京红色文化工业遗产的宣传,唤醒沉睡在城市角落的历史记忆,提高群众对红色工业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实践小分队还建议可以将传播途径多元化,从多方面运用新兴网络技术,进一步把红色基因传下去。希望南京的红色文化工业遗产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更能成为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重要教育资源,让红色基因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探寻南京工业文化遗产活动中,经过认真学习切身感受的成员们对南京工业文化遗产和红色工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用心聆听前辈的英勇事迹,用行动践行青年的责任担当,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