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助农”深入乡村污水治理,助力乡村振兴。8月1日,珠海科技学院“清源助农”暑期实践团队,来到广东省惠州市五村村实地调查研究当地污水治理情况,开展了为期七天的调研活动。为了更加直观了解当地污水情况以及治理方式,团队成员提前做好了采集污水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当地工作人员和村民进行了有效沟通,通过实际情况和团队成员的分析,实践团队将贡献学子智慧,与当地一起推动乡村污水治理,打造绿美家园。
求知探索,共赴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的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污水治理是其中重要板块之一,团队成员关注污水治理情况,将目光放在乡村治理之上。乡村的污水来源与城市污水来源有很大区别,同时乡村也面临着设备技术落后,村民环保意识不足,监管不到位的诸多情况。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将运用大学课堂中学到的污水治理中所要用到的化学知识,建设水道沟渠知识,无人机遥感知识进行实地采集研究。
为了更加全面认识“五村村”的用水排水情况,实践成员联系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出发实地前的交流洽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团队成员初步确立了调研方向,优先寻找村民污水排放的源头,并配合工作人员的意见,共同进行污水治理工作。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出发实地调研前的交流洽谈会议
实地调研,采集水体
乡村污水治理难点诸多,为了能够直观了解到污水源头,团队成员徒步走访了“五村村”诸多地点,乡村污水主要来源于农业浇灌废水,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到沟渠,团队成员还从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有部分水管错接漏接的情况,也导致了污水直接排放到沟渠里,导致水体污染。实践队员带上取水设备以及无人机设备,采集了不少于五处不同地点的沟渠污水,并有无人机专业的成员进行无人机拍摄沟渠全景图,为后续提供解决方案收集必要的水体和图片材料。在采集过程中,遇到道路难行,烈日灼热等困难,团队成员开辟杂草丛生的道路,用一步一个脚印来证明,乡村污水治理,是要实实在在进行的,是缓慢但坚定前行的一条路。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团队成员带上调查问卷,来到“五五村”村民家中以及生活超市聚集地,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涉及到村民对污水治理的情况了解程度,以及对排放污水的环保意识,问卷调查群体不限制年龄段,团队成员尽可能采访了更多年龄段的村民,村民生活在这里,对当地的污水情况了解程度是团队调查研究的重点。这些讯息将为团队成员提供更多治理污水的方向与经验。
图为实践成员实地采集污水水体样本
图为实践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参观交流,水体检测
生活中的自来水以及污水的净化和处理工厂,是团队学习处理净化污水技术的重要地点。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实践队员联系到当地自来水处理工厂“惠州供水有限公司”和“惠州供水文化展览馆”进行预约参观。
团队成员通过讲解员学习到生活中自来水,主要从河水中提取,并采用预处理,投加混凝剂,经过沉淀,过滤以及消毒,活性炭吸附的流程后再进入全密闭清水池进行抽样检测,达到指标后通过管道运输到千家万户,为市民提供生活用水。在此次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更加充分学习到净化水源的知识,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回到学校后将类比多种净化方式,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同时实践队员还来到了“惠州市金山净水厂”详细了解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如何将生活废水经过处理达到能够排放到河流的指标。在讲解员带领下,四个处理流程展现在实践队员眼前,通过格栅进行大垃圾的处理,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有效分解污水中有害物质,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微生物分解的这一部分,污水将停留长达12小时的时间,进行充分降解,来到沉淀区,在这里已经能够明显看出黑臭水体已经清澈许多,再排放到河流之前,实验人员将对水体抽样检测,团队成员来到实验室,与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了一次水体检测实验,实际参与到检测工作中,更能体会到污水处理的奇妙和严肃之处。正是这些工作人员严格把关,不断创新污水处理方式,才能使得水更清,人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创造更健康卫生的用水环境。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实验人员检测污水
砥砺前行,总结再出发
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不是实践队员的结束,而是新的实验技术的开始,充分了解了乡村实地情况,采集了当地水体,得出的实验数据才是真实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的实践报告才是有理有据的,“清源助农”实践团队始终坚信,在乡村污水治理上下功夫,踏踏实实做实事,勤勤恳恳为农民着想,运用大学新知识,带动技术相对落后的村镇,共同助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长久实在的发展。
图为实践成员与五村村干部合影留念
珠海科技学院清缘助农实践团
(文/李秋莹,图/廖楷钿、黎婧彤、周春萍)